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经典范文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康”一词就热了起来。今天我们说“中国梦”,其实就是小康梦,美丽中国,就是小康中国。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的《大雅·民劳》篇:“民亦劳之,汔可小康”。意思是说百姓终日劳作,很辛苦,应该过上小康生活。

  古贤哲的社会理想是“大同”,小康是走向大同的必经阶段。不经小康,则无法进入大同百。

  那么古人眼里的小康生活图景是怎样的呢?

  孟子为我们画了一幅小康图景:“五亩之宅,树墙以下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农业社会的小康社会就是解决温饱,衣食无忧。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中国有句名言:民以食为天。而“康”字的金文,就是双手捧着谷子。当年毛泽东有句口号就是深挖洞,广积粮。

  这么一个社会,有人把它概括为“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

  再说得具体些,小康生活处于有余与不足之间,也就是正好吃饱穿暖

  小康人家不缺基本的生活物资,不挥霍,不浪费,在精神层面,也能保持做人的尊严和体面。

  如果再说得形象一些,说得诗意一些,愿意耕作的,就能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愿意为文作画的,就能像苏轼那样作画吟诗;你可以像徐霞客一样远游,也可以像徐光启那样从事科学研究。总之,任何兴趣,任何工作,都是体面的,受人尊重的。

  总之你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有兴趣的工作。而人的这种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实现大同社会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