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1)增加建筑的感性认识;(2)接触多种类型的建筑扩大知识面;(3)了解所观察的建筑(环境)功能与空间及各种流线的关系;(4)增加建筑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认识;(5)增加对建筑材料、结构、构造技术的认识;以期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一、盛乐博物馆
盛乐曾是北魏的第一个都城,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内,近年的考古工作逐渐揭开了这座古城的面纱。为了展示其历史文化,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注资修建一所博物馆,于是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的盛乐古城遗址东侧,巍然矗立了一处新建的人文景观,全国唯一的一座以展示鲜卑历史文化为主、全区十大特色博物馆之一的和林格尔盛乐博物馆。
该馆儿基地选在遗址近旁,邻接公路,背靠古城墙。场地起伏较大,内有一座古墓,一座烽火台和用于考古工作站的临时建筑。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该馆造型新颖独特,以历史遗迹为展示脉络,采用目前国内最新的半地下覆土式、生态环保型设计,地上部分可登顶俯视盛乐古城全景,地下部分有三个展厅,共同展现和林格尔地区悠久的历史与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展现草原第一都盛乐风采。让参观者宛如游走了一遍从古到今的历史长廊。 走进盛乐博物馆宛如进入历史的殿堂,一路领略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一展厅为盛乐古城春秋史陈列展,主要展示和林格尔发展历史和民俗风情。第二展厅为鲜卑民族历史与文化专题展,主要是展示拓跋鲜卑走出嘎仙洞两次南迁定都盛乐,在此二度建国、三筑城都、历经14帝140年的辉煌历史,再现鲜卑民族的生产、生活及征战场面。第三展厅是小板申东汉
壁画墓复原陈列展,壁画上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活动内容。
盛乐古城博物馆的创建,在发展的前提下,既考虑了保护文化遗产,又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气候的特点。这种创造与环境的谨慎结合是我们初学者必须认真学习的并应用的。就功能而言,将古墓开放,纳入新建筑的展线中去,同时展线作进一步延伸,切入到古城墙内部,通过玻璃通道,人们可以看到古建筑的结构年轮,烽火台成为馆前营造氛围的一个人文景点,并对空间进行围合。结合地形,下沉体量,是屋顶可以轻松登临,形成可以眺望古城遗址的最佳视角。至此,形成了从内而外,自上而下,从文物到实景的多层次展示平台。另外,保留了基地入口处的考古工作站,作为博物馆的附属用房。
基地中的有形元素暗示了一种城台墙的意象。这种特征引导了建筑风格的走向:由青砖作为环境的体量,形成纯净的集合体叠加,透出雄浑的性格,就内涵而言,在挖掘博物馆艺术主题的过程中,北魏石窟中千佛洞的震撼氛围给我们启示。为此,建筑用佛像砖作为形势与空间的机理传递特定的表情。此外,这种表现从形体到比表皮都是现代的,彰显时代气息。以上在环境整合的资源利用和个性塑造的简约风格均同时来自经济上的度量。然而,建筑师对经济层面的策略还不够,从建筑的生命周期看,运行费用的节约同样重要,因此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采用适宜的构造技术,而他们又一次形成形态的持续演变,如覆埋、双墙、光缝。1、建筑体量的覆埋,减少了外墙面材料,增加里建筑保温性能,延续了草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双层墙体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组织自然通风,并利用内层墙体的凹入,有效组织展位,节约二次装修的费用,在建筑屋面开设采光缝,导入自然光线,在有效展示文物的同时,又节省了照明费用。同时他们在地面上的处理效果,犹如散落在草地上的石头,传递一种草原式怡情的人文景观。
盛乐博物馆总平面图:
盛乐博物馆某视角:
盛乐博物馆剖面图:
盛乐博物馆平面图:
二、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最为先进的博物馆展示场所,代表着内蒙古自古以来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无论从建筑本身还是从展示空间来看都充分体现着蒙古地区的自身特点,内蒙古博物院座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于1957年5月1日,内蒙古博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院。也是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领略内蒙古的历史与草原文化的重要“驿站”。以其独特的文化品位、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为内蒙古的文博事业、旅游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院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内展厅陈列突出反映了草原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示了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汇集了内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况、生物进化的历程、戈壁沧桑变迁的奇迹。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 ,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
蒙古博物院所收藏的近现代文物中以革命文物最为丰富,反映
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经历三十年的革命斗争历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