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全生产月演讲范文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使集团公司部分单位的基础设施和相关设备严重受损,增加了许多新隐患,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科研生产工作。为此,广大干部员工必须重新认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认真组织开展安全评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结合抗震救灾工作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科研生产。

  一、围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切实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

  紧密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以创建具有航天特色的安全文化为目标,结合自身特点,深入研究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要牢固树立“零伤害”的安全理念,动员全员以确保国家利益为重,以确保航天工业实现安全发展为重,共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形成更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

  二要严格危险点和事故隐患的分级管理和动态监管,集团公司与各院、公司将着力加强对ⅰ级危险点的安全监控力度,凡具有危险点的单位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监管职责,落实危险点监控和隐患排查的主体责任,对事故隐患要做到拉条挂账、逐项整改、安全受控。

  三要认真组织开展“消除习惯性违章专项整治”活动,各单位应组织员工深入学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危险因素辨识等相关知识,强化模拟演练培训,使员工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技能,杜绝习惯性违章。

  四要组织策划开展好安全论文征集、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重点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与日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接轨,保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对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作用,力求“以月促年”。

  二、科学救灾,严密防范次生事故的发生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在集团公司党组及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近4万名员工的生命安全。但是,余震、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危险品生产储存单位还面临着很大的安全生产风险,抗震救灾工作依然十分紧迫。

  因此,为防范次生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基础设施、危险点、特种设备、危险物品储罐和管路、动力试车台系统等进行全面细致地排查,对损伤情况要进行科学评估,对新增的事故隐患要进行确认,做到心中有数,结合隐患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逐步整改合格、消项。二是要认真研究制定防范发生次生事故的方案,加强对危险点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实,严防次生事故的发生。三是要针对震后可能衍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做好应急预案和救援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方面的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反应迅速、救援得力。

  三、加强管理,落实措施,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今年前5个月,在集团公司党组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稳定好转的趋势。6月~12月,集团公司以神舟七号为代表的各项科研生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第29届奥运会也即将在北京举办,确保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及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要从人、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要素入手,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严防事故发生。

  一、各单位领导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掌握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科研生产、试验工作。

  二、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监管的作用,积极调动广大干部员工抓好安全科研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加强对危险物品生产、试验、使用、储存、运输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定岗、定员、定量的规定,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操作,做到指挥无失误、执行无差错。

  四、加强型号科研生产和大型试验的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型号研制、批量生产和大型飞行试验过程中存在的固有安全风险和安全技术难点,组织精干力量系统辨识危险因素,梳理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科研生产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五、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综合运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加速提升科研生产安全保障能力。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集团公司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广大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广大干部员工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安全科研生产管理工作,深入落实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巩固并扩大已取得的安全成果,为构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