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地铁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很多工程施工中的工法,加深了对规范的认识,反思了许多平时工作中的不足。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施工的薄弱环节,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学习,找到了今后对地铁项目质量管控的切入点。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 基坑支护与开挖
本工程全称为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区间及车站土建施工第八标段,车站设有11个出入口(其中6个预留),其中包含有3个物业出入口;设有4组风亭其中两组为物业风亭,车站的总长度为461.127米。本车站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为1.1。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标准段基坑的控制指标应为:最大地表沉降≦0.15%H且≤30mm,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2%H且≤30mm。施工中不仅要量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底部隆起,更要重视墙体竖向变形的量测。
1 基坑地步隆起是基坑出现险情的先兆,其原因为:
1)基坑底部不透水层其自重不能承受下部承压水头的压力
2)基坑由于围护结构插入坑底土体深度不足而产生坑内土体隆起破坏。一般通过立柱变形反映基坑底部隆起。
根据现场的实测情况来看,基坑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一般都小于1.5cm,满足规范的要求。但中段拐点处的地面混凝土已出现了纵向约30M的开裂,此段目前还没有开挖到第二道钢支撑的位置,地表的开裂应该引起项目部的足够重视,在今后的工地巡查中我也会重点关注基坑两侧的地表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及时与项目部沟通,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督促项目部加强对此位置的监测。
2 基坑的变形控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维护结构和支撑刚度,要严格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钢筋笼的长度必须保证,钢支撑的壁厚要满足规范要求。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这点在现场施工只要反应的是实际桩长,可通过测量护筒标高和从护筒顶面算起的桩长来反算桩底标高,桩底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即能满足桩的入土深度。
3)减小每次开挖维护结构处土体的暴漏和支撑时间。要做到随挖随撑行支护到位。
4)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
基坑开挖3米以上就要求使用井点降水,常用的有明沟排水和集水井降水。排水明沟宜布置在建筑基础边0.4m以外,边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0.3m。排水明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要比沟面低0.5m以上。采用井点降水时,当基坑宽度小于6米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当基坑宽度大于6m宜采用双排井点。
本工程的地下水水位不在基坑范围内,没有采取井点降水的方法,也没有修筑排水沟。我认为修筑排水沟是一个明智又对后期施工大有裨益的做法。现在的盾构出入口位置的土体还没挖完,钢支撑还没有支护到位,当降雨量过大后会形成地表径流,水量过大时会从基坑维护桩的桩间渗入,增大土体的自重,曾大土体的剪力,容易是围护结构失稳。不及时修筑边沟排水也会增大坑内土体的自重,且需要多天才能晒干,当挖土时土的含水量过大会粘在反铲的斗子里,严重影响挖土的速率。
现场:46轴处的边坡开挖过陡,地铁集团多次催促放坡,最后项目部对已喷锚的边坡重新进行放坡至约1:1。此过程耗时耗力,放坡过程中下落的土体对46轴的模版支撑架的撞击肯定会对支架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在今后工地巡查中发现此类问题时要及时提醒项目部将工程一次做到位,避免后期重复施工,也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二 接地及防地铁杂散电流
1 接地网的施工
本站采用人工接地网的接地方式,接地网在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内,在车站左右两端各设一个接地网,分别位于车站37轴x44轴和51轴x58轴,接地网面积均约为750㎡,接地网与底板平行布置,敷设深度为车站结构底板垫层下约0.6m,由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均压带、接地引上线及止水板等部分组成。接地引上线及水平接地体采用Ф50x5铜排,垂直接地体长度为2.5m的50x4铜管,止水板采用300x500x5mm的铜板。接地引上线位置须避开轨底风道、扶梯基坑、竖梯基坑、污水坑、结构墙、柱及轨道设置,确保以后的电缆连接。水平接地体在车站结构底板垫层下的埋设深度应保证不小于0.6m,垂直接地体为水平接地体下垂直距
2.5m。接地引出线引出底板混凝土顶面0.5m,严禁断裂并加以保护。待接地网电气安装时,将接地引出线就近固定电车绝缘子处与接地连接电缆连接。
现场施工时,在接地引出线穿过底板的位置用绝缘热缩胶带缠绕,并于钢筋形成2—3cm的距离,保证接地引出线的与大地的连导。根据二号线的其他标段的施工经验来看,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有将接地引出线埋入混凝土中的现象,后期无法找到接地引出线。由此引发的后续施工非常麻烦,我们在平时巡检时可提醒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员加强混凝土浇筑时对接地引出线的保护,并出漏混凝土面50cm,保证后期的接地施工。
2 防地铁迷流
杂散电流的存在对地下管线、区间隧道的主体结构及其内部钢筋会产生严重的腐蚀,不仅降低了金属结构物的强度,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导致隧道主体混凝土开裂,降低了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施工组织设计定为沿纵横向钢筋每间隔2根选一纵横向主筋通长焊接,每两根钢筋搭接处的焊接长度不得小于10d。而实际操作时为按5m一段,将纵横向钢筋全部点焊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回路。但实际操作中现场的人员对防杂散电流的意
识不强,钢筋的横纵焊接不到位,没有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当混凝土表面有液相膜时,呈酸性就会发生稀氢腐蚀,呈碱性就会发生吸氧腐蚀。所形成的三氧化二铁会增大到原钢筋的4倍,四氧化三铁会增大到原钢筋的2倍,使钢筋体积不断膨胀,进而挤压周围的混凝土,使砼沿着钢筋的方向开裂。
地铁迷流不仅会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进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更有可能破坏周围的管线,引起灾难性事故。香港地铁曾因地铁迷流引起煤气管道腐蚀穿孔,引起煤气的大范围泄漏。英国地铁已有百年的历史,曾因地铁迷流腐蚀钢筋引起混凝土开裂,造成了塌方事故。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由于地铁迷流已经引起一些预埋的管道发生腐蚀并穿孔。
历史经验表明,地铁迷流的处理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这直接关乎到地铁工程的使用寿命。然而现场施工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短期之内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希望工程相关人员提高自己对一个工程的责任心,本着对公司今后声誉的提高的一份荣誉感,增强对隐蔽工程的重视。
三 结构防水
1 卷材防水
结构防水主要分为防水卷材(涂料)防水与结构混凝土自防水。防水卷材作为结构的第一道防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铺贴防水卷材首先要保证迎水面的平整度。先要将偏离桩位的桩凿除至设计标线,然后在桩间进行挂网并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其平整度应≤,卷材的搭接长度应≥10cm。 防水卷材应在钢筋施工之前铺设,本工程在施工顺序上在46—52轴上出现了倒置,即先施工钢筋再铺设防水卷材。由于侧墙的钢筋很密,已成型的钢筋会严重妨碍铺贴卷材工人的施工,导致侧墙的很多防水卷材在搭接位置没有焊接牢固,甚至整个手掌都可以插入缝隙,局部卷材出现扭曲,严重影响了卷材铺贴的质量。而54—56轴的防水卷材就采用先于钢筋施工的方法,搭接接缝的处理非常到位,焊接无明显的缝隙、褶皱,并且直顺。这样对比就能看出两种施工工序的优劣,建议项目部合理组织安排各个工种人员的施工,从工序的角度使施工质量做到最优。
工程中很容易忽略的问题是防水卷材的预留。本工程前期的施工缝位置预留的卷材长度多在20cm左右,虽然满足了规范的要求,但从实际的操作效果看预留20cm的卷材非常不利于后期的搭接。由于预留钢筋的影响,工人在此处施工非常不便,也不利于热熔器对卷材的焊接。建议在施工缝处多预留一幅卷材,这样在后期施工时可避开预留钢筋的干扰,能很好的保证焊接的质量。尤其要注意对底板预留卷材的保护,在其上面加一层木板将其覆盖,避免施工时造成污染,也可以防止阳光直晒和雨水冲刷导致的卷材提早老化。这一点在几个断面都没有引起项目部的重视,很多位置的预留卷材已经破损,此为质量监测的一个重点。底板转角防水加强层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表现为水平和竖向预留长度不足,经实测只有35cm左右。转脚处为施工的薄弱环节,浇筑混凝土很容易将防水挤压或者刺破。
在与现场施工人员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都认为防水卷材起到的防水效果很有限,主要还是靠结构的自防水。其实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此种意识直接导致了防水卷材施工质量的下降。防水卷材的高质量施工可以大大增加地下水渗入结构内部的路径,使地下水在流动中自然散失,减小了流入结构内部的机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广州地铁2、3、5号线前期防水卷材做的好的标段后期结构表面出现的湿渍面积很小,注浆量也要小得多。
意识支配行为,在平时的巡检中要给项目部贯彻重视防水卷材的理念,增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工程的质量,也减小了巡查的负担。
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本站主体结构选用C35防水混凝土,柱子采用C5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混凝土的塌落度在18—22之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