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阅尽江陵事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文------阿玖
重阳佳节,秋菊盎然。少年一身戎装,迎风畅饮,却不料被山风吹落了帽子,满座宾朋以目示意,笑他失礼,他却浑然不觉,依旧谈笑风生。赏菊后回座,却见自己的帽子端端正正的摆在案上,下面压着调侃他的诗文。他只是微微一笑,取来纸笔,一气呵成一篇文采四溢的答词,在座人无不击节叹服。
江陵的山风莫不是懂了诗意,才来故意捉弄这位才子,留下了一个“孟嘉落帽”的佳话,从此,江陵的故事无不于诗词有关。
太白乘着轻舟,听着两岸猿声,穿过巍峨的群山,带着豪情与侠气高歌“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路经江陵,写下《江陵望幸》,赞它雄伟壮丽、地势险要;陶渊明也将一腔诗情引至此,在仕途中耕耘着他的桃花源。
关于江陵一名,乃因地临江,近处皆陵阜,谓之曰江陵。水如素练,城似游龙。啊?一块块裸露在城垛之上的文字砖,孤零零地述说远去历史。在这座诗意之城,爬山虎似乎也生了灵气,铺在那城墙之上,守护着历史的烟云,看着人们驻足又远去,成为居民或过客,在江陵的故事上添上一笔,也让江陵成为自己故事里的一卷。
“今日况作江陵别,惆怅花前又独来”,知己元稹被贬江陵,这座城便成了白居易的相思之所在。一封封书信乘马而来,一份份关切乘舟而至。渺渺江陵道,相思远不知。因为一个人常念一座城,便是如此这般吧。江陵见证了元白之谊,将这份感情融进了词句里,写在了江陵的诗卷中。
有人成为江陵的过客,也有人走出半生,仍把江陵留在心里。
岑参离开居住多年的江陵,远走边塞,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面对着“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行军之苦,他一忆起江陵的夜,恍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却也只能“凭君传语报平安”。
又到了十五,江陵的月亮又圆了,可惜他再也无法看到。当他终于走上了归乡之路,却早已记不清离去的日子啊,只盼着抬起头望见的,是儿时的那盏明月,而不再只是午夜的梦回。可那千里江陵啊,真是一日难至……
与岑参一般,张居正也离开江陵,一路征程,余生也踏不上归途,只能把江陵写的诗行里。他高居内阁首辅之位,身在八街九陌的京都,却时常练着江陵的山水。可纵使“山色有情能恋客”,也终抵不过“欲骋万里途”的雄心。他不怕身后凄凉,只愿不负了自己的“江陵”之名。
多年后,他终于魂归故里,江陵的山水依旧,可世间再无张江陵。
江陵的儿女们脚踏着被诗文浸润的土地,痛饮着诗意酿成的烈酒,似乎生来就满腹才情。江陵曾属“郢”,石来“郢人”成了能歌善舞之人的代名词。船夫划桨高歌,不避那一叶扁舟上过客;姑娘在水一方翩迁起舞,不经意撞上了少年的目光;他们在亭上吟诗作对,背后是飞楼涌殿、华拱画梁。
如今的江陵,依旧是轻舟泛过,车马不息,在诗人华章中从未褪色,“雄都元壮丽,忘幸郯威神”。“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它却壮而不骄,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将自己藏身于山水之中,像个从江湖中隐匿的仙人。啊?可怎能掩盖诗意散发出的幽香。世人都知江陵远,欲效太白一日还。他迎来了无数仰慕者,可那江陵之所以是江陵,不在于风景,而在于那些有情的过往。
这也是我望而却步的原因。它存在于诗情里,伫立在梦中,如此,便足够。等到故事攒上半生,再去做一个过客,将来绵绵情意,说于山水听。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