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今年1月底时,北大毕业生“王猛”12年不回家,6年拉黑父母,甚至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事件还让我记忆犹新。关于父母和孩子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标准去判断,这样是否合适,或是正确?
育儿或亲职的书籍在书店陈列,各类公众号也在向我们传递或“成功”或“成熟”的育儿经验,而在《晚熟时代》书中的自序,有这样一段话:只是,惊慌或焦虑的父母,反而将小孩子拽的更紧,因而过度保护了。殊不知,新的问题在这样的反应中又出现了——他们的保护,其实是剥夺了小孩通过探索而完成成长的唯一机会。
王浩威(作者)将这样出现这样现象的时代称为:晚熟时代。简单来说,便是年轻人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而父母却又不够成熟。
图片源于网络一
2013年的中兴大学毕业典礼上,受邀致辞的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以幽默的口吻勉励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低于五万台币,“千万被储蓄”,应拿来拓展人际关系积累资源。这样的言论,因为“无头无尾”的原因争议不已,其中最受争议的要数他提出这样的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投资栽培,起码要持续到孩子出社会三年后。
这样的言论引起广大的争议,许多人以父母自居,断章取义地认为戴胜益是鼓励孩子依赖。这是《晚熟时代》中第二辑:我的未来只是梦的一个故事和论点。由这样的争议中,引出了更多问题,包括:打工旅游是否其实是高学历低成就的变相廉价劳工?时代之间动态性的影响,我有责任要给父母带来快乐等问题。
二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似乎只能持续一两天的激动,也就很快冷却的新闻:2012年3月寒流里,南部高中的高姓女资优生自杀了。死者留下了这样的遗书:对这段感情,我想分手,不想放手。新闻将女孩的离开归于情感的变幻。
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确实是一个年轻的生命陨落了,在一个无人知晓的正午。依据调查显示,亚洲人民的自杀原因偏向急性生活压力,失业的父亲开车带着全家到偏僻地区,用排气将废气引进密闭车内,全家一起死亡;走投无路的单亲妈妈,将自己的小孩勒死再行自杀……
这些自杀背后,潜伏着的是巨大的社会、教育问题。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些都出现了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三
以上的两个部分,源于《晚熟时代》中的部分例子。关于上面留下的问题,在书中也有相应的解答。作者王浩威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医生,在他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有关那些问题的答案。
对于还未准备好当一个母亲的我而言,读这样的书是生涩的,却是值得深思的。在没有遇见我的小孩时,有机会先去成长,给他一个成熟的母亲,而那些未知的问题,待到遇见时候再来解决。
愿我亦可以慢慢成长,坚定长大。
愿你将来慢慢成长,坚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