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阳妈
《摔跤吧爸爸》已经上映了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时间看,今天抽时间看了。
刚开始我看到的是这位父亲的自私,孩子没出生就梦想要个儿子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看到不是严厉教育成功,而是孩子的天生优势和自我觉醒,实现了光荣与梦想。爸爸虽然很严厉,但是,他用的是唤醒教育,激励教育,而不是利用权威盲目的命令孩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从中得到10条育儿启示,影响孩子一生:
1、爸爸本身就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位榜样。
剧中的爸爸作为曾经的印度全国摔跤冠军,无奈放弃了梦想。爸爸当时确实为了生个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生下4个女儿后,这个梦想已经破灭。爸爸没有期望女儿实现梦想,他也做好准备遗憾过完一生。就在他快要放弃念头的时候,他的女儿们在与两个男生的冲突中,把对方打个遍体鳞伤,满地找牙。
这时候爸爸不是期望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发现了女儿们的天赋与优势,爸爸想把天生优势发挥最大化,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由此可以改变命运。这个时候父亲不是自私而是爱。
女儿把对方打个遍体鳞伤,爸爸没有为了面子,先去责怪女儿,而是和蔼的询问打人的过程。孩子没有低头怕犯错误的样子,而是清晰的向爸爸描述整个打架的过程,这说明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爸爸和孩子平时的亲子关系很好,呈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爸爸清楚的知道:一个人有天生优势,不会成功,必须持续努力和付出,才能够把优势发挥出来。
于是,他便开始了一系列对女儿们的魔鬼训练,包括减掉头发,穿男孩衣服,不能参加宴会等等。他甚至还曾经把女儿们推入水中,让她们自己在险境中脱身。
看起来爸爸非常残忍,但是爸爸并没有期望女儿成为乒乓球运动员。爸爸不是盲目的要求孩子,命令孩子。
爸爸非常清楚一个摔跤运动员应该怎样去练习,应该怎样去坚持,应该怎样避免外界的干扰。
父母不懂钢琴,天天要求孩子练琴。父母自己不看书,天天要求孩子爱读书。父母焦虑恐惧,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名义,逼他们去少年宫、奥数班和舞蹈室。
以上严厉要求孩子的父母和剧中爸爸的严厉要求有本质的区别。
剧中的爸爸是自尊心极强的人。影片第一个镜头,他看着电视转播上的摔跤比赛,久久沉默后:“印度什么时候能拿到奖牌!”当村民嘲笑两个女儿当摔跤手时,老婆担心女儿以后嫁不出去,他反击道:“我将培养出两个伟大的女儿,多年以后,将是我女儿挑选他们,而不是他们挑选我女儿。”
启示: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是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2、爸爸的严厉教育有期限。
影片中有个镜头,妈妈说不要为了你自己的欲望,毁坏孩子的人生。爸爸说一年为期,让我试试,这一年你要埋藏你的感受,如果是我错了,我会永远埋葬我的梦想。
爸爸心理清楚:虽然女儿们自身拥有着成为冠军的潜质,但是你不能强迫她们成为冠军,这要看孩子是否愿意向这方面发展,爸爸要做的只是激发出孩子们的热情和喜爱。如果有这种潜质,经过一年的训练,还是不能唤醒孩子的灵魂,无论孩子有多大天赋,他也会埋葬梦想。
启示:残酷里边有对孩子的尊重和选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天赋,如果孩子主动不愿意,只会消耗生命,所以父母多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并且愿意为此努力。
3、严厉教育换回的是叛逆反抗,孩子自我觉醒实现梦想。
爸爸对女儿的魔鬼训练,换来的结果是女儿们多次试图反抗,他们不理解父亲的残忍。
直到有一天,她们听到了一位即将出嫁的新娘心声,才幡然醒悟。她说:“我倒是很想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并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而且跟这个男人完全不熟,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生的宿命。再看看你和你的父亲,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什么?”
这才是整个影片的点睛之笔,通过出嫁姑娘的心声:孩子理解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去训练,那么命运就是这个姑娘的命运。
父亲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父亲承受着所有人的嘲讽,孩子理解了父亲的压力,感受到的深深的父爱,从而唤醒了女儿们的灵魂,自我觉醒。
启示:如果不去参加婚礼,孩子并不认同这种教育方式,严厉只会换来更多的对抗,甚至生命。所以父母平时多和孩子交流,亲子关系和谐是基础,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要求,感受到爱,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安排。
4、影片中妈妈没有话语权,孩子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另外一条线就是影片中的妈妈没有话语权。家里基本上是爸爸说了算,妈妈在影片中说爸爸的自私和残忍。但是爸爸依然照样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妈妈说,训练受伤了怎么办?爸爸说,那就治好她们。钱从哪里来,不知道。妈妈的人生没有选择权,从开始没生出男孩的愧疚,到现在听从爸爸的安排。从未嫁的姑娘开始到妈妈的人生,女儿们看到自己如果不去发挥与生俱来的天赋,不去接受训练,那么这一生没有任何选择权,只有被男人挑选。接受训练,成为冠军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所以由爸爸的严厉要求,孩子认为实现爸爸的梦想,现在已经变成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启示:从外在动机,变成内在动力,这才能够爆发一个人的所有潜能。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学习,为自己而学的时候,学习是痛苦还是快乐已经毫无意义,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朝着梦想努力。
5、爸爸的引导和鼓励给孩子自信。
冠军爸爸始终思考着正确的引导方法,注重激励女儿,他传授的不只是技巧,更传授一种尊严和精神。
在国家队输掉比赛后,只有他一个人不甘心,他告诉女儿:“你能拿冠军!你不是为自己而战,你代表着几百万个像你一样的女孩,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如果明天你赢了,她们将跟你一起赢得胜利。”
这种鼓励方法让孩子有使命感,冠军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块金牌,而是代表全部女孩的梦想。
启示:鼓励孩子有梦想,有价值感,定长远目标,一旦一个人的梦想足够大,她会拼尽全力。
6、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
吉塔的教练总是不喜欢马哈维亚在观众席上对吉塔进行指导?因为马哈维亚的指导总是与他的意见相左——他叫吉塔注意防守,马哈维亚却要吉塔勇敢进攻;他让吉塔主动出击,马哈维亚却叮嘱吉塔要稳住……
马哈维亚始终相信女儿,即便在教练决定放弃吉塔的时候,也依然坚定相信吉塔能够在女子55公斤级的摔跤赛场上称霸世界。
当孩子遇到挫折绝望的时候,父母的鼓励和和信任,让孩子可以勇敢坚定的走向不确定的未来。
对于同样的情况,爸爸和教练的意见不同,这说明马哈维亚更能了解女儿的心态秉性和赛场情况,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启示:最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特长,不是老师也不是教练,而是父母。所以,认为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了,父母没责任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任何时候,父母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任何时候,孩子都需要父母的信任与鼓励。
7、父母不能强迫孩子成为冠军,只有激发孩子热情。
剧中的爸爸是一个热情有梦想的人,最开始是父亲强迫女儿们,但在这之后,她们也爱上了摔跤这项运动。她们是真的热爱摔跤,最后才实现了梦想。
马哈维亚始终在不断对自己的训练方法反思,变换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技巧,才能使女儿成为冠军。
启示:孩子小时候,会有很困惑,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可以发现孩子的天赋,也可以引导,但是你不能强迫孩子成功。父母只有想办法用正确的方法,扬长避短,让孩子发挥出热情,唤醒孩子内在生命力,她们才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才会甘愿为之努力。
8、父亲给孩子创造环境。
为让女儿们学摔跤,爸爸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没有训练场,他亲自收拾了一块庄稼地给孩子们训练;没有对手,他自己跑去说服亲戚,让孩子们的堂哥当陪练;没钱买补充营养的鸡肉,他放下面子去和卖鸡肉的老板砍价买鸡肉……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要不断忍受村民的嘲笑,忍受家人的质疑,忍受女儿的叛逆,忍受体育部门官员的取笑,忍受国家体育学院教练的奚落……
启示:爸爸做这这一切的斗争和努力,其实就是一个目的,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另外还给孩子传递一个意义,遇到困难积极解决,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勇敢前行。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原件和复印件,父母怎样去解决问题,怎么去努力,孩子就学会了父母的思维方式。
9、允许孩子在犯错中成长。
大女儿吉塔在获得全国冠军后,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并没有像父亲期望那样发展,而是像众多青春期的叛逆孩子一样。大女儿对父亲所说的已经不在意了,留起了长头发,涂上了指甲油,常常逛街。甚至将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触碰的薯片和爆米花塞进嘴里。
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大女儿成绩明显下滑,多次比赛首轮即遭淘汰,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失落和痛苦。大女儿打通电话向父亲哭诉自己的失败时,父亲又站在了她的面前。
启示:孩子的成长会犯错误,允许孩子犯错,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当孩子痛苦和失落时,父母给予孩子陪伴和安慰,化悲痛为力量,让孩子有重新战斗的勇气。
9、父母是孩子的安全港湾。
当女儿差一点被踢出国家队的时候,爸爸拿出一本纪念册,上面是女儿参加每一场比赛拿到的奖金,爸爸把每一张钱当做奖牌贴在纪念册上,含着泪水哀求:“她俩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父亲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痛苦,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期望孩子成功,而是对女儿深深的爱!
启示:不管孩子经历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父母给孩子温暖,有爱在,孩子才安全。让孩子感受家庭永远是她的安全港湾。当世界太残酷,孩子身心疲惫的时候,家是孩子休息的花园。当孩子伤心落泪的时候,就算全世界都不爱他,父母也要永远无条件爱孩子,陪伴孩子。
10、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决赛场上,爸爸被教练设计关进了暗房,无法到场。父亲的缺席意义非凡。正如小时候父亲让她做溺水训练时说过的话:“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在决赛最后的22秒,吉塔想起了父亲对她说的话。
启示:世界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的爱以分离为目的,不管父母多么强大,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父母给孩子一种力量和方式,而真正要面对人生的是孩子自己。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人生,是每位父母的责任。
这部影片让我震撼的是:这不是一个父权或者女权的电影,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热情,让孩子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动是:当孩子经历挫折失败时,父亲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孩子能够从父亲的臂膀中汲取力量,当孩子跌落低谷,父亲给予孩子向上爬起来的信念,从不轻易放下,让孩子重振旗鼓,继续为梦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