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铃声悦耳——来仙阁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探奇》(14)

作者:戴宣长(文章转载)

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屹立于万顷良田之腹的贵阳市“来仙阁”,建在大河塘的矶石上、阁高24余米,三层三檐,六面等边,六角尖顶,木质结构,谷黄色的瓦,朱红色的墙,窗棂格扇,雕缕工细,古色古香,微风拂动,铃声悦耳,颇富诗情画意。

来仙阁位于市东北郊乌当区东风乡赵家村,距贵阳市中心约18公里。楼阁四周,河水碧绿,萦回若带,翠竹花草,扶疏交荫。楼后是兰花山,古松参天,兰花遍地。每逢春节过后,紫色的兰花,满山遍野,清香扑鼻。登楼远眺,群峰如屏,田野村寨,如在画中。油菜金黄,麦浪碧波,稻谷飘香,歌声笑语,随风荡漾,一派醉人的田园风光。

来仙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5一1620)原名“水月招堤”。是一座亭子,四面环水,环境幽雅。清嘉庆15年(公元1810年)改亭建为“来仙阁”。光绪34年(公元1908年)重修,饱经世态苍桑。建国后,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修。来仙阁四周已新修石栏杆,楼阁全部装饰一新,周围环境进行了绿化。阁前有笔力浑厚的“来仙阁”三字匾额,左右两边有天高地回“岳时渊亭”题词,门楹书有联语:“笛韵杨柳晴后蚓,琴声断续晚来蝉”。如今,来仙阁以新的风姿迎接着中外游客。

据民间传说,来仙阁竣工后,在大河塘上修起了一座桥,名叫“来仙桥”。有年春季,风和日丽,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慈祥老人来到“来仙阁”,环顾四周,自言自语:“来仙阁亭立水中,才有仙境,架座木桥煞风景”。他信步走上桥头,停观良久,便吟:“神仙能来到,自然过得了,只要来仙阁,不要来仙桥”。随后老人又将一把松子和兰花子撒向后山,山上立刻长满了青松和细叶兰花。只见白发老人化为一朵红云,冉冉升天而去。顷刻,大河塘波涛滚滚,把来仙桥冲走了。从此,这里再没有修桥了,但原桥基仍在水中隐约可见。游人沿溪流步行农家小道,经过赵家庄前来欣赏“来仙阁”美景,别有一番情趣。后山被取名“兰花山”。古松葱郁,四季长青,兰花满地,花香四溢。来仙阁的风景更为优美。

      附:陈预《建来仙阁暨汇川桥碑记》

昔东野诗云:“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名。”(按唐黔中郡在今日四川彭水,辖有今贵州东北地,孟诗所指在彼,非今贵阳地区,此处引据为确,因糸旧文,仍之)窃尝疑之,洎余以官来黔,见山环水绕,信始公言不妄。间于公暇诣贵山,与掌院翟悦山先生纵谈黔中名胜,因及会城东北麦穰一隅,有石矶在水中央,里于人最上建阁一事,即清予序。予询及颠未,悦山曰:“吾黔称山水窟,而麦穰之山钟英于云峰石矶。自凤凰哨蜿蜒曲折至仙临桥畔,涌突波间,形家所谓罗星锁水也。前明万历年间,李氏曾构水月小亭,距今亭废已久,故址犹存。上有树,桥名九眼。其下两水:一为南明河,源出广顺东北山涧,流经郡城至牛渡河委曲而下;一为龙硐河,在城南十里,源头活泼,汩汩有声,折而东,又折而至于东北,绕龙井、头堡、乌九数村而下,至麦穰寨前与南明河交流,乃利济要津。桥不知建于何时,自万历十八年重修,至今数百余年,往来称周道焉。嘉庆丁卯春,白昼万里无云,至夜悬雨,势如破竹,河水骤涨奔腾,不可提防。

辰夏,雨如前,桥倾记者九分之三。里人鸠工缭石,不数月而蒇事。因思石矶风水攸赖,当小亭颓废之余,咸恩建复,爰除桥工貲费外,复协力醵金,鼎建一阁。时首事胡延弼、孙锡祚、袁一铭等建芙蓉石桥三硐,修补石桥六硐,易其名曰汇川。阁上祀奎宿,中祀文昌,左配跃鲤龙门,后建得月小轩,石栏数十步,擔铃十余口,书其容曰:“来仙”盖取仙临桥有异人足迹意。溯自己已冬至庚午岁杪桥成,阁异寻成。“予闻而叹曰,”昔人云,成事有机,其此知谓乎!水不涨则桥不修,桥不修则亭终废。古之琼楼玉宇湮没于荒烟蔓草中者,曷可胜道!今乃由桥溯亭,由亭建阁,则信乎机之为也。且机之所成巨矣。予闻兹地甲黔中,其山纠纷群叠,其水曲萦洄,其寨瓦屋鱼鳞,炊烟互接。每于筑场纳稼,耞板铮铮,有吹豳击壤之风。又其间夕阳暮霭,牧笛渔歌,泠泠匝耳,修竹垂杨,莎汀凫诸,环绕于田畴村落间。盛矣!乃兹虹桥翼水,杰阁凌虚,较昔年景物之佳尤最。则夫异日之衣冠文物百倍于今,不仍于机决之哉?”予雅嗜登临,思得一览,会奉调奥西,遂以中止。然而高山流水之怀,尚勃勃不能自己,因书此以为序

                            《贵州府志》

注:陈预,清宛平人,乾隆进士。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任贵州布政使。

2018.12.19日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