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知识目标
1.掌握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2.了解双孢蘑菇常见栽培方式。
3.全面掌握双孢蘑菇的栽培管理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做好双孢蘑菇生产场地的规划。
2.能够采用常用的发酵技术进行料的处理。
3.能够合理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双孢蘑菇的生产。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商业化栽培规模最大,普及地区最广,生产量最多的食用菌。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双孢蘑菇。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距今约300年。国外的双孢蘑菇生产,如法国、荷兰和美国等主要是工厂化栽培,一次性投资大、产量高、质量好;我国人工栽培双孢蘑菇起步较迟,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等大城市只有少量人工栽培。现在双孢蘑菇栽培已遍及全国,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利用废旧房屋、室外空地等进行棚架式栽培,以手工操作为主,虽然成本较低,但产量不高。
双孢蘑菇栽培多采用室内床栽,也可采用室外畦地栽培。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培养料日趋丰富,蘑菇产量不断提高。室内层架式栽培是最常见的栽培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此外,露地畦床栽培、塑料大棚栽培的栽培方式也被普遍采用。不论采用何种栽培方式,都由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所决定,其技术要求都有共同之处,区别在于环境变化,以及在管理措施上的要求不同。
双孢蘑菇是典型的腐生真菌,通常生长在腐熟的粪草有机质上,因此又被称为草腐菌或草生菌。但严格地说,它不是草生菌而是粪生菌,畜粪的含量和质量是决定双孢蘑菇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蘑菇培养料的重要构成是畜粪和草料,培养料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和良好的质量。
一、任务目的
·了解双孢蘑菇人工栽培的环境条件及生物学特性。
·学习双孢蘑菇栽培料常规二次发酵操作步骤,掌握优质栽培料的判别标准。
·学会堆制发酵料床式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掌握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二、任务原理
双孢蘑菇一般多采用二次发酵料进行栽培。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即通过菇房外的前发酵和菇床上的后发酵两个阶段,完成培养料的发酵腐熟。所谓前发酵,也叫堆料,或称第一次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20d左右。前发酵的作用是利用好热性微生物繁殖活动产生的高温杀死虫卵和杂菌,并使料中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简单的、易被双孢蘑菇菌丝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培养料的第二次发酵就是将前发酵结束的培养料趁热搬进菇房内,上架堆积发酵。培养料通过第二次发酵,由于高温型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充分繁殖,可形成大量菌体蛋白及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供菌丝吸收利用,能杀灭有害微生物和残存在培养料中的幼虫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后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呈暗褐色,有大量白色嗜热真菌和放线菌,培养料柔软、富有弹性、易拉断、有特殊的香味,无氨味。
三、材料与仪器
1.原材料
稻草、麦秸、干牛粪(或马粪、猪粪、鸡粪)、饼肥、石膏粉、过磷酸钙、尿素等。
2.用具
铡刀、铁锨、水桶、农用薄膜、温度计、喷雾器、菇床、消毒杀菌剂等。
四、任务实施
1.培养料配方
现将国内外常用配方介绍如下,供参考。
(1)国内配方
①稻草500kg、牛粪500kg、饼肥20~25kg、尿素3.5kg、硫酸铵7kg、过磷酸钙15kg、碳酸钙15kg。
②稻草1000kg、豆饼粉15kg、尿素3kg、硫酸铵10kg、过磷酸钙18kg、碳酸钙20kg。
③稻草1750kg、大麦草750kg、猪粪(干)1000kg、菜籽粉150kg、石膏粉75kg、过磷酸钙37.5kg、石灰10~15kg。
④麦草500kg、马粪500kg、饼肥2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15kg、石膏粉15kg。
(2)国外配方
①美国配方:小麦秸秆450kg、尿素4.5kg、血粉18.16kg、碳酸钙9kg、过磷酸钙18.16kg、马厩肥227kg。
②荷兰配方:马厩肥1000kg、碳酸钙5kg、尿素3.5kg、石膏粉25kg、麦芽16kg、硫酸铵7kg、棉籽饼粉10kg。
2.建堆发酵
(1)原料预处理 将稻草或麦秸切成10~25cm长的段,用0.5%石灰水浸湿预堆2~3d,软化秸秆;粉碎干粪,浇水预湿5d;粉碎饼肥浇水预湿1~2d,同时拌0.5%敌敌畏,盖膜熏杀害虫。
(2)建堆 建堆时以先草后粪的顺序层层加高。按宽2m、高1.5m的规格,堆长据场所而定。肥料大部分在建堆时加入。加水原则:下层少喷,上层多喷,建好堆后有少量水外渗为宜。晴天用草被覆盖,雨天用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淋入,雨后及时揭膜通气。
(3)翻堆 翻堆宜在堆温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时进行。一般每隔5d、4d、3d翻一次堆,翻堆时视堆料干湿度,酌情加水。第一次翻堆时将所添加的肥料全部加入。测试温度时用长柄温度计插入料堆的好氧发酵区。发酵后的培养料标准应当是秸秆扁平、柔软、呈咖啡色,手拉草即断。
3.后发酵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搬入已消毒的菇房,分别堆在中层菇床上。通过加温,使菇房内的温度尽快上升至57~60℃,维持6~8h,随后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6d,进行后发酵(二次发酵),其目的是利用高温进一步分解培养料中的复杂有机物和杀死培养料中的虫卵及杂菌、病菌的孢子。后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呈暗褐色,有大量白色嗜热真菌和放线菌,培养料柔软、富有弹性、易拉断、有特殊的香味,无氨味。
4.接种
将培养料均匀地铺在每个菇床上,用木板拍平、压实。接种人员的手及工具应消毒。将菌种放入消毒的盆中,掰成颗粒状。播种方法可采用层播、混播和穴播。每平方米用种量为1瓶麦粒种、3瓶粪草种。在最上面覆盖一薄层培养料,整平、稍压实,上覆一薄膜或一层报纸即可。
5.发菌管理
播种后,菇房温度应控制在20~24℃,若有氨味应立即通风,湿热天气多通风,干冷天气少通风。经10~15d,菌丝可长满料面。
6.覆土
在播种后15d左右进行覆土。选近中性或偏碱性的腐殖质土为宜。先将土粒破碎,筛成粗土粒(蚕豆大小)和细土粒(黄豆大小),浸吸2%石灰水,并用5%甲醛消毒处理。先覆粗土,后覆细土,覆土总厚度为2.5~3cm,有的不分粗细土。覆土后要调节水分,使土层保持适宜的含水率,以利菌丝尽快爬上土层。调水量随品种、气候等因素而定,通常每天喷水2次,每平方米每次喷水150~300mL,掌握少喷、勤喷的原则。
7.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是蘑菇栽培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调节好水分、温度、通气的关系,特别是喷水管理关系到蘑菇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常以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高温早晚通气,中午关闭的原则进行管理。当菌丝长至土层2/3时喷洒“出菇水”,每平方米的喷水量每次可达300~350mL,持续2~3d。当菇蕾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应喷“保菇水”,再加大喷水量,持续2d。
8.采收
蘑菇一般在现蕾后的5~7d菌盖直径长到2.5~4cm时采收。以“旋菇”的方法采下,削去菇脚后放入塑料盆里或垫薄膜的小篮内,轻拿轻放,勿碰伤菇体。采收后要注意填土补穴。依床温而定,每潮菇生长8~10d,间歇5~8d,可出第二潮菇,一般可出6~8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