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技术要点和方法注意事项
知识目标
1.了解金针菇的食疗价值。
2.掌握金针菇的形态结构。
3.熟悉金针菇的生活条件。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金针菇的制种技术。
2.掌握金针菇袋栽技术、瓶栽技术、熟料栽培技术。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早在公元6世纪的533—540年,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采用段木接种培养金针菇的方法,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28年日本的森木彦三郎发明瓶栽法,利用木屑和米糠为原料,在暗室内培养出菌盖、菌柄为白色的金针菇。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利用空调设备与各种自动化装置,实现了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从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到采收包装全部自动化作业。20世纪30年代我国裘维蕃等人也进行了金针菇的瓶栽试验,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开始在全国各地采集野生菌株,引种栽培与育种工作同时进行,1983年选育出了“三明一号”菌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普遍采用塑料袋栽培,产量与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代料栽培在全国各地已十分广泛,其原料除木屑外,还有棉籽壳、甘蔗渣、高粱壳、酒糟及各种农作物秸秆,栽培技术也较原来有显著进步,且日趋完善。现在金针菇已成为我国人工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金针菇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而排第六位。
代料栽培根据对原料处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及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适合于低温期,目前多采用成功率高的熟料栽培。根据栽培容器的不同,可分为瓶栽、袋栽、床栽及箱栽等。瓶栽的污染率低,适于机械化生产。袋栽比瓶栽的出菇面积大,减少了瓶栽的套筒工序,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的优点。
目前金针菇在市场上很受人们的青睐,不仅可以就地鲜销,经过保鲜处理可以远销到其他城市或港澳市场,而且还可制罐或干制,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
任务 金针菇熟料的瓶栽(袋栽)栽培
一、任务目的
·了解金针菇人工栽培的环境条件及生物学特性。
·学习金针菇熟料瓶栽或袋栽栽培的生产程序,掌握其关键技术。
二、任务原理
金针菇代料栽培,就是利用某些含木质素、纤维素较多的农副产品,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代替树木作为原料,以塑料袋、玻璃瓶等为容器来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三、材料与仪器
1.菌种
金针菇栽培种。
2.器材
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蔗糖、栽培瓶、纸筒等。
四、任务实施
(1)培养料配方及拌料
①棉籽壳78%,麸皮(或米糠)20%,白糖1%,石膏1%。
②棉籽壳80%,麸皮15%,玉米粉3%,糖1%,石膏粉1%。
③棉籽壳93%,麸皮5%,石膏粉1%,过磷酸钙1%,25%的多菌灵0.2%(生料栽培用)。
④棉籽壳37%,木屑(阔叶树)37%,麸皮24%,糖1%,石膏粉1%。
⑤棉籽壳90%,玉米粉4%,麸皮5%,石膏粉1%。
⑥棉籽壳50%,玉米芯35%,麸皮10%,糖1%,石膏粉2%,石灰2%。
⑦木屑(阔叶树)75%,麸皮或米糠23%,糖1%,石膏粉1%。
⑧玉米芯73%,麸皮25%,糖1%,石膏粉1%。
任选一配方,按比例加水拌匀,料:水为1:1.2~1.25。
(2)装瓶、灭菌、接种
选750mL、800mL或1000mL无色玻璃瓶或塑料瓶均可,瓶口直径7cm左右。装料应下松上紧,中间松四周紧,包扎方法同原种。高压蒸汽灭菌,126℃下维持2h,待料温降至20℃左右时接入金针菇栽培种,于24℃下培养22~25d,菌丝体即可长满瓶。
(3)出菇管理
金针菇出菇管理分为催蕾、抑生、促生三个阶段。
①催蕾 将长满菌丝的菌瓶置13~14℃下,空间相对湿度达80%~85%的黑暗催蕾室内,室内设有进气孔及排气孔。经过8~10d左右的催蕾即开始出菇。
②抑生 在菇蕾形成后2~3d,将培养物移至抑制室,温度为3~5℃,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逐渐增加风速至3~5m/s。一般抑生5~7d,肉眼可见菌柄和菌盖后,移入促生室。
③促生 当子实体长出瓶口2~3cm时,及时加套高12cm左右的塑料筒或硬纸做的圆筒。保持室温6~7℃,相对湿度80%~90%,待子实体菌柄长到13~14cm时,即可采收。
(4)采收。当菌盖开始展开,即菌盖边缘开始离开菌柄,开伞度3分左右为最适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