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那一轮明月,想着那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在这三十六天中,我、王院生、万超、杨千如、孙昭鑫、冯脉,组成了一只雄鹰队,大家齐心合力,制作出了一个另人刮目相看的风筝。从中,我们不光从中体会到了快乐,还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在这次活动中,我总想选出一个副组长来协助我一起工作,可从大家的表现看来,真是………如果真要选的话,大家都可以是副组长。这次活动分成四项:了解风筝、准备材料、制作风筝和放飞风筝。
星期三
我们通过互联网络了解风筝的发展史,中国是风筝的发源地,原名纸鸢。明清两代是风筝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也留下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以风筝为题材的佳作。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南北方放风筝的时间不同。北方习惯于在春季公历四月中4、5、6日的清明节期间,到郊外春游放风筝。南方则是在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登高赏菊之日放风筝。到了清朝,曹雪芹将风筝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也是风筝发展一个辉煌的时期。通过学习知道许多有趣的风筝故事,如秦朝末年,刘邦手下韩信利用风筝,瓦解项羽部队的斗志,取得了最后胜利。
星期三
经过商量,我们考察了三种制作风筝的方法:黄颌鸟、老鹰、三角形。我们觉得三角形风筝不光制作简单,且容易放上天。最后决定,做三角形风筝。为了让大家都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我把采集竹篾的任务交给了王院生,把准备布的任务交给了孙昭鑫,万超准备2500米长的线,杨千如准备颜料,冯脉准备剪刀、胶水……。大家四处寻找,忙的不可开交。仅仅只化了一个星期,一切准备好了。
星期日
我们抽了一个时间在操场上一起做风筝制作风筝根据三角形风筝的框架特点,采用以下制作过程:
1:绑框架,用细尼龙绳和铁丝将四根竹条绑扎成三角形。
2:缝制风筝面,裁一张三角形的塑料布,把两侧的竹条缝制好。
3:装饰,用五颜六色把风筝画成锦绣中华美丽图案,因此风筝命名为“中华”。风筝面两旁是我们的口号“上下五千年,灿烂历史长”
星期三
这一天下午,风时强时弱。我与队友们带着我们的《中华》号一起来到大操场,一起来的还有不少小队,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风筝。王院生自愿要代表我们队出赛,为我们夺到第一出力。我与队友们在一旁帮忙。虽然我们的风筝多次试飞失败,但是没有放弃,试用了各种试飞方法,最后我们采用远距离放法:风一起,我把风筝抛向天空,王院生慢慢地往后退,风筝缓缓上升,最后终于飞向蓝天,取得了胜利,我们的《中华》号在天空上在向我们招手呢!
这就是愉快的三十六天,与“胜利”队一起走过的三十六天,这三十六天将成为我永远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