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23:0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而高校毕业生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双创”对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国家从多方面为高校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如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打造创业孵化器、建设众创空间、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同时,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的渗透改造,以及一些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持续兴起,也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极好机遇。
高校要以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对在校学生全覆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注重打造知识完整链条。整合教务、就业、产业等资源,充分依托社会培训力量,建立层次分明、平台多样的菜单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尤其关注创新意识以及创业实务、试验、能力等重要环节,为在校学生打造从产生创新创业想法到掌握相关实践知识的“闭环”。
——注重提供实践引导支持。通过设立引导性学分、选修课程、专业学位等方式,实现一、二课堂有效联动。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实验设备和场地,服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展,推动课堂创新向创业实践延伸。
——注重探索相关扶持*。在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基础上,通过不同课程的设置、考核方式的调整,实现在校学生“在读创业”。如,同济大学尝试改革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法,面向校内招收正在创业的有意愿转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实现创业、学业“兼得”,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推进“学时、学分、学位、学历”和“教师指导创新创业活动工作量”的“四学一量”改革,实现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融合;通过投资建设同济创业谷、弥补高校创新创业链条缺失的环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举措,构建一整套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
各级*应承担更多责任,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型创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不断完善所需的公*品和服务,不断清除制约“双创”的障碍,做好创业创新者的“后台服务器”。
——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型创业企业给予更多关注,开发针对该类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帮助解决初创期“资金难”问题。
——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在采购商品和服务时,适当向高校毕业生创新型创业企业倾斜,帮助解决初创期“销售难”问题。
——完善新兴行业法律法规,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型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对该类企业的*和法律实务培训,使其学会用法律保护智力成果。
提高*的协调性和针对性,在高校毕业生创新型创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相应的扶持*。
在企业创立前,简政放权,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简化资格审查和办理流程。试行将事前审批改为事前备案和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创立的时间成本。在企业孵化期,发挥种子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性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创新型创业项目发展壮大,扶持创业者顺利度过孵化期。在企业成长期,*可采取就业人员落户加分、员工社保补贴等*,支持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并且与高校、科技园区联合搭建平台,推进扶持*真正落地,为青年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