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各异的剪纸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0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9:33

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早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汉晋时,民间妇女就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形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唐诗中有关剪纸的诗句很多,李达《剪采》诗云:“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到了宋代,剪纸更加流行,这时有了专业艺人和专门的剪纸手工业。到了明清时期,剪纸在民间广泛用作窗花、团花,象征吉祥喜庆。另外,还做鞋花、枕花、伞花,梳妆镜上的喜花,*背上婴儿背带的巾花、陶瓷器具上的边饰等。

剪纸艺术发展到现在,种类繁多,有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等样式。就创作者和表现内容来看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传统民间剪纸,一个是表现新题材的新剪纸。民间剪纸的作者除少数专业性剪纸艺人外,大多是农村心灵手巧的妇女。她们从日常生活中选择题材,花鸟飞禽、瓜果、虫鱼、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无不入画,富有生活情趣。民间剪纸轻写实,重神似,结构简洁,风格明快。新剪纸则在传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借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技巧,线条挺拔流畅,色彩明快鲜艳,既含传统寓意,又闪耀着现代光芒,独具艺术魅力。

我国剪纸艺术颇具民族特点,其最为流行的地方:北方有河北蔚县,河南灵宝,山西浮山县、静乐县,陕西千阳和山东蓬莱;南方有广东佛山,江苏邳县,福建漳州等地。各地各民族剪纸风格各异,剪纸作品异彩纷呈。陕西的剪纸,粗犷奔放;河北的剪纸,善于点色;山西、山东的剪纸,淳朴厚重;广东剪纸,善用金纸衬托;江苏的剪纸,剪工精细;浙江的剪纸擅长边饰图案;福建的剪纸,形态自然。剪纸艺术直接影响了中国众多造型艺术,如葬礼使用的“糊纸扎”,皮影戏的道具、粘贴画、麦秆画、农民画等,都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延伸与发展。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盛行不衰,不愧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品。

河南灵宝剪纸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以后,姑娘和媳妇们“放下锄头上炕头,拿起剪子剪虎头”,开始剪纸,用来布置房屋。装饰农舍的窗花、顶棚花、门笺等,都要在年前剪好。“二十八,贴花花”,腊月二十八是个约定俗成的贴年画、贴窗花的日子。那些庆祝丰收、六畜兴旺、延年益寿、吉祥美好的剪纸,体现着农家的希望,使朴素的农舍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渲染了隆重热闹的节日氛围,也促使屋子的主人喜气洋洋、精神焕发。

到了正月初一这天,乡民们成群结队,呼朋唤友,串门拜年,互表问候。当然,欣赏窗花剪纸,也是拜年的一项内容。大家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姑娘、媳妇们嬉笑逗趣。如若谁的剪纸受到众乡邻的夸奖,剪纸的作者就会感到无比荣耀。

春节需要剪纸,其他节日同样也要剪纸。在河南灵宝,正月十五过后,人们要用黄表纸剪个金牛贴在大门上,以提醒人们备耕就要开始,要爱护耕牛,做好春耕的准备。也有人说,这是为了驱邪除病。相传,春秋时的老子在函谷关令尹喜的住宅潜心撰写《道德经》时,函谷关附近发生瘟疫,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天,老子的青牛吐出一个大肉团,当地人把它抱回乡里。结果,肉团驱走了瘟神,使人们转危为安。大家都说老子的牛是头神牛,拥有镇邪除魔的作用。由于春天经常流行瘟疫,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十五之后,用黄表纸剪个金牛贴在大门上。金牛的下面挂一条纸带,纸带上用朱砂写上四句话:

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炼仙丹。

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五月初五端阳节、七月十五鬼节、腊月二十三祭灶节,女子们也纷纷用剪纸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伴随着剪纸,还有一些有趣的民谣在民间广泛传唱。盛行在六月初六剪扇子时的民谣是:

六月六汗水流,剪把扇子插坟头。

晚辈都应尽孝道,死者九泉乐悠悠。

这些与剪纸、民俗相依的歌谣,使剪纸充满了如诗、如画、如歌、如舞的情趣。

在豫西,剪纸还是姑娘出嫁时特殊的嫁妆。新婚的头一天,新娘要把自己准备好的剪纸送给婆家人。三天回门后,新娘还要把剪纸送给婆家的亲戚邻居。人们会根据这些剪纸来品评新娘是否心灵手巧。所以,准备剪纸是姑娘们结婚之前非常重大的事情。

中国人喜欢红色,结婚大礼更以红色为吉祥色。所以,结婚用的顶棚花、窗花、喜字花、嫁妆花等礼花,往往都是用红纸剪成的,且都用整张剪裁,不用碎纸拼凑。人们认为,拼凑起来的礼花是不祥之物,新娘和新郎很难白头到老。因此,人们用连绵不断的回纹图案,剪出了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连年有余、双喜临门、鸾凤和鸣等作品,表达夫妻百年和好的美好祝愿。

江苏扬州剪纸

扬州是我国剪纸盛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历史悠远。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院。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悬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放置水上,这就像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赏为乐。剪纸还有一些特殊用处,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用来祭奠鬼神。大诗人杜甫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诗句,即谓此用途。明清时,扬州剪纸加强了装饰性,欣赏结合实用,既用于妇女儿童的装饰,作为刺绣的底样,剪制鞋花、枕花、台布花、床单花等;也用作民间风俗装饰,如年节图案、喜庆图案、门前花饰、灯彩花、龙船花、斗香花之类。民间剪纸艺人凭借一把剪刀、几张彩纸,百般变化,寓意多样,剪出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财喜等花样来。直到清末民初,扬州仍有不少民间艺人以剪纸手艺谋生。

如今扬州剪纸的品种已达1000多种,销售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广东佛山剪纸

源自宋代,盛于明清时代。从明朝起佛山剪纸已有专业作坊批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使用当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巧,套衬各种彩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鲜艳、金碧辉煌,富有南方特点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用途而选材施艺。

福建剪纸

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证: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山禽家畜的作品最多,表现较为粗犷有力、淳厚质朴;沿海的闽南、漳浦一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形象,风格细腻,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味道。

剪纸的作用非常广泛:作岁时节日的窗花、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也应用在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

最具特点的样式应为莆田的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设供,也不管是礼薄还是礼厚,都要贴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礼轻情意重”,礼物本是情意的表达,而礼物上的花儿,更能表明人际交往中的情意凝结。

陕西剪纸

陕西剪纸被民俗专家们喻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沿袭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与周文化相近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

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远,外来文化较难传人,古代的文化艺术被农家妇女延续下来,世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其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因为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各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样。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题材。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腻*真而广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但以其夸张中略带精巧、细致中隐藏真情的特点闻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