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发的食物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6:36

“发性食物”有牛奶、鸡蛋、羊肉、狗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等。“发性食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6:36

1、食用蘑菇关键有菌类、平菇等,多食这种食材易致动风生阳,开启肝阳头痛、肝热眩晕等宿疾,除此之外,还易引起或加剧皮肤疮疡疮毒。2、海腥类关键有目鱼、黄花鱼、银鲳、蚌肉、虾、大闸蟹等海产品,这类食品大多数咸寒而腥,针对身体素质过敏症状,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发病如哮喘、荨麻疹症,另外,也易催发疮疡疮毒等皮肤疾病。3、蔬菜关键有春笋、介菜、冬瓜、西兰花等,这类食材易引起皮肤疮疡疮毒。4、鲜果类关键有水蜜桃、杏等,先人曾强调,多食桃易得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骨筋。5、家禽类关键有雄鸡、鸡头、卤猪头肉、鸭肉、鸡腿、凤爪等,这类食材积极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生阳,开启肝阳头痛、肝热脑晕等宿疾,除此之外,还易引起或加剧皮肤疮疡疮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6:37

说起发物,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些食物是发物。如果稍微了解一点的,都应该知道,发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的,尤其是有6大类发物,你可千万别乱吃,

动火发物

烟、酒、葱、蒜、韭菜、狗肉、羊肉、油炸食品、卤制品等,这些食物能助热动火,火伤津劫液,发热口渴、大便秘结之人不宜食用。

动风发物

虾、蟹、鹅、鸡蛋、椿芽等有动风的作用,患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食用。

助湿发物

饴糖、糯米、猪肉、面食等,具有肥甘粘腻之性,患有湿热、黄疸、痢疾等疾病者应忌食。

积冷发物

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多具有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脾胃虚弱者要慎食,过食会导致胃寒冷痛,肠鸣腹泻。

动血发物

白酒、胡椒、羊肉等,具有辛热入血、动血伤络、迫血外溢之性,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患者应当忌食。

滞气发物

大豆、芡实、莲子、芋头、红薯等具有滞涩阻气,难以运化之性,腹胀、积食者应忌食。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6:37

 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发物”一说,中医也很重视“发物”与疾病的关系。意思是说,人得病时,有些食物是不能够吃的,因为这些东西对疾病的痊愈不利,还容易引起旧病复发。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元帅徐达患了“发背”,最忌吃鹅肉,因为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达肥鹅一只,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这说明疾病的转归与食物有一定的关系。

  名医秦伯末在《中医对于病人的膳食问题》中曾说:“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齿肿胀、大便秘结的荠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的可能,俗称发物。”实质上发物是指摄食某些食物后能引起旧病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发物的范围很广,有时将荤腥食物都看作发物。一般来说,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六大类: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当然,忌口也应注意一个“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西瓜、雪梨、香蕉等寒凉生冷的食物;疾病属热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应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炸食品等。急性肝炎病人属湿热,会出现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胀满、纳差不食、小便赤黄等现象,应忌吃油腻食品和辛辣食物、滋补燥热食品;好发疮痛、疖疔的病人,多因火热之毒所致,应忌食肥腻、辛辣食物。

  按我国民间的传统经验,海鲜、羊肉、猪肉、猪蹄、鹅等食物是大家公认的“发物”。其中羊肉性大热,感冒发热者,或素体多火,或热病初复,均不宜吃,否则,将使旧病复发。《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均忌食。猪蹄有发乳、托疮之功效,但疮疡初起者忌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6:38

发物主要是一些特别容易引起某些疾病或加重疾病的食物,主要是一些辛辣,生冷,刺激性,油腻的食物。其中以海产品及食用菌类最为常见,如蘑菇、香菇、带鱼、虾、蟹、黄鱼、牛肉、羊肉、狗肉、猪头、公鸡、鸡头、韭菜等,平时身体抵抗力差,或患有某些皮肤病,脾胃虚弱的人,应尽量选择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选择性质温和的食品。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