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28
孙策临死前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主动将位置让给弟弟孙权,基于这个前提,他的几个儿女也都得到了较好的待遇。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英杰辈出,无数英雄豪杰逐鹿天下,为我们上演一场场酣畅淋漓的精彩大战,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
而孙家两兄弟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对于弟弟孙权曹操曾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对于哥哥孙策曹操也曾有过“猘儿,谓难与争锋”的感叹。
孙策
“江东小霸王”孙伯符孙策与孙权两兄弟是孙坚的儿子。当初诸侯讨伐董卓,唯有孙坚军能在正面交锋中将其击溃,可见其英勇。只是可惜后来各路诸侯互相猜疑,全都按兵不动,讨董联盟很快就分崩离析。
公元192年四月,袁绍派遣孙坚攻打荆州牧刘表,刘表命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与之交战。正面战场上孙坚大获全胜,但后来他乘胜追击时遭遇黄祖的埋伏,不幸中箭身亡。
孙坚死后,孙家往日的荣光已经不再,孙策也只好依附袁术。然而袁术嫉妒心太强,只让孙策干活却不给他好处,孙策觉得跟着袁术没前途,便向他请求带领一支部队前往江东自立门户。
当时江东地区一片混乱,想要在这里建立一番功业难度极高,再加上袁术对于亏待孙策的事情也有些许惭愧,于是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可谁也不曾想到,孙策离开袁术后如同困龙*,战斗力直线上升。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诸多强敌,最终成功统一江东,一举成为名动天下的一方诸侯,并且获得“江东小霸王”的美名,那一年孙策只有二十六岁。
孙策
此时孙策意气风发,更是打算趁着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一死战的机会,奇袭许昌,迎回汉献帝刘协。结果计划还没实施,孙策就在一次打猎的时候被许贡的门客偷袭,虽然最后刺客全部服诛,但他也因伤势过重无力回天。
临死前,他让弟弟孙权接替自己的位置,并对他说道:“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逐鹿天下,你不如我。但推举任用贤才,使他们尽心竭力,守护江东的基业,我不如你。”对此《三国志孙策传》如是记载:
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从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孙策还是非常看重弟弟孙权的,认为他有能力守护住孙家的基业。但奇怪的是,当时孙策已经有了儿子孙绍,他为何不将位置传给儿子而要交给弟弟,难道真的是兄弟情深?
孙策剧照
实则不然,笔者认为孙策传位孙权的原因有两个:
一、孙绍年龄尚小难堪大任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孙绍的生卒时间,但孙策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由此可见当时孙绍的年纪应该不超过十二岁,如此幼小的年纪根本不足以守住孙家的基业。
当初孙策虽然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统一江东,但由于时间太短,这些江东士族根本不会心悦诚服,他们仅仅只是暂时臣服于孙策的武力罢了。如果年幼的孙绍继承位置,这些江东士族必然不服气,到时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势力又会毁于一旦。
孙策正是明白这一点,才会舍小家为大家,将发扬光大孙氏家族的希望寄托于更有能力的孙权身上,让他接替自己的位置。
二、为自己的子嗣铺好后路
其实一直以来孙权都有着极大的野心,只不过受制于形势他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然而孙策对于弟弟的野心心知肚明。
而孙策病危给他带来了机会。如果孙策将位置传给孙绍,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孙权夺位,并且将孙策这一脉的人斩尽杀绝(至少也会极力打压他们)。
孙策心想与其如此,倒不如顺水推舟将位置主动让给孙权,这样还能赚取后者的感激与宽容,为自己的子嗣铺好后路。
这两个原因才是孙策传位给弟弟的真正动机。
孙绍剧照
孙策子孙的结局事实证明,孙策走了一步好棋,得到主动传位的恩情,孙权对于哥哥的四个孩子还算优待:
大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改封为上虞侯;
长女嫁给了丞相顾雍之子顾绍;
次女陆则是嫁给了在夷陵之战大放异彩的东吴名将陆逊;
三女嫁给受到孙氏一族三代人赏识的名将朱治的次子朱纪。
可见孙策死后,孙策不但没有为难他的孩子,反而对其多加照顾,使其继续享受孙氏一族的荣耀。
只是到了孙子辈,两兄弟各自宗族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友好了,孙权的亲孙子孙皓因为听信谣言,将孙策的亲孙子孙奉杀死,友谊的小船至此出现裂痕。
不过当时孙权已经去世,不能将黑锅甩给他,只能说即便是最亲的兄弟,也很难保证世世代代都能友好相处。
执笔君言总而言之,由于孙策死前主动放权,所以他死后几个孩子都得到了孙权的照顾,如果九泉之下他能看到这些想必会很欣慰。
不过此后孙策一脉便没了实权,孙绍吴侯的爵位也是被让给孙权的孩子,很多人借此诟病孙权。对此笔者只能说人都是有私心的,孙权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仁至义尽,我们又怎么能苛求他做到尽善尽美呢?诸位读者,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