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1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0:16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通过别人介绍才知道的,当时的朋友对我说这样的书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这样的书一般都是为了骗取不太理智的读者的眼泪而使得他们浪费自己的感情和金钱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心情看这本书,直到前天自己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这个让无数人或者叹服或者痛斥的书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个“久经考验”的读书不少的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惨,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那么肆意的折腾读者的感情,真是太没人道了,不过,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内涵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我猜测的一种。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0:17
这是一部让人初读欲哭无泪,再读让人泪流满面的好作品。作者用非常冷静的手法,极其平静地叙事又极其淡漠地一层层抛开那段历史时期的一个被浓缩了的真实故事。
以福贵的一生主线,从一个地主家纨绔少爷娶妻,生女,生子及至亲亲人一个个先于自己离去。从富有到赤贫最后孤苦地与一头老牛相伴的苍凉画卷。
本书的文眼在于老牛的名字-----“福贵”与主人翁的名字相同,暗喻福贵是一头老牛,历尽坎坷苟活一生但最后坦然面对终老。
在那激变的时代背景中从抗战到改革开放初期,除了年少轻狂时过了一些荒诞的“好日子”之外,接下来的生活给了他一系列沉重打击。输光了家产一夜之间成了赤贫,巨大的生活落差给福贵于毁灭性打击。但为了家庭,他必须活下去,为自己,更为自己过去的荒唐。这一刻起,福贵才真正开始活着。(此前他只是一句行尸走肉,没有思想不会感动。)应该严格地说是在福贵一担一担地送全同前的那一刻起吧。卖地送铜钱还债----变成佃户----被抓壮丁死里逃生----后的土地*中因此逃过一劫。在龙二被*毙前一刻的悲悔遗言:“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呀!”犹如醍醐灌顶般的参悟了-----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本书不着痕迹地揭示了福贵的生活韧性,更多地来自于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母亲,妻子,女儿,正是她们的达观和柔韧使富贵没有像他的父亲一样滑进粪池玩自杀。而虽历尽磨难都能保持最人性的东西,恻隐之心。很难想像在信仰不断频繁更替(实际是变成信仰的缺失)的年代里,没有这种伟大的伟大的母性,人类的狂热与躁动还会给人类与自身带来多少灾难。不管是贫困还是福贵,母爱其实从来没有变过。只是在贫困时候才看得更清楚罢了。不管自己的儿子是多么荒唐,毫无保留地支持和付出的总是母亲踉跄地颠着小脚飞奔着给福贵伤口上糊泥巴的场景使人双目含潮-----母爱的真实与伟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0:17
家珍作为一个妻子是福贵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家珍给了福贵活下去的勇气。这位受过洋学教育的女子身上始终散发出“三从四德”的深深烙印,这种烙印是美丽的,深深领悟了三从四德真正含义的家珍,宜家宜室,成了富贵家的珍宝。最终家珍在行动上精神上支撑着福贵一路走来,虽历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丧女之痛,在弥留之际“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了……下辈子我们还要一起过。”是福贵与读者一样坚信,家珍是幸福的,因为在守的云开见日头后她得到了丈夫深深的爱。只要有爱就可以让一个女人幸福一辈子。
凤霞出生后没过上几年幸福的日子,但她却是拥有最多快乐的女人。她的笑颜和无邪给福贵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霞光。她爱这个世界,爱父亲爱母亲爱弟弟爱三喜,她比一般耳聪目明的女人拥有了更多的幸福。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奉献,用稚嫩的肩膀坦然地挑起生活的一切重担,她爱三喜,爱的很纯,三喜也爱她,爱的很深。她是一朵没有受过污染的荷花,像凤凰涅槃般一样在最后时刻做了母亲。是她把自己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孩子!
在历史交替激变的岁月里,生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生命不是每一天的理所当然,不管人愿不愿意,一口气提不上来就陨落飘零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人人都在追求所谓的成功的浮华时代,本书给每一位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对活着这一人生命题的理解,就得靠我们每一个人好好活着来慢慢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