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0 09:47
为期五天的学农生活是短暂的,但是即使是一瞥惊鸿依然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远离了父母的生活起初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开始显得措手不及,一切都毫无头绪,毫无章法,但随着学农天数一天天地增加,我们开始适应,开始懂得去打理自己的生活。我想:这就是学农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自主。
学农并不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它为我们提供一个环境去让我们更为深切地体会到集体的含义与意义。有些事情一个人干会很累还干不好,可是几个人干不仅效率高还可以完成得很好。正所谓:团结才是力量。集体的凝聚力不是到关键时刻是看不出的。而我很高兴的是我们班的集体凝聚力是有目共睹,让人欣慰的。
耕作与田地之间,播种与泥土之间,我们在太阳的光芒*验一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生活。劳动生活讲究的是一个勤字。要勤于干,要发扬一种勤劳朴实的作风才能作好。劳动生活并没有我们原本想象的简单,要做好就更难。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不仅坚持下来而且我们充分地体会到平日里我们所吃的事物是珍贵的,有一种对农民伯伯发自内心的最由衷的崇敬之情。
远离父母后,我们的栖身之所便是我们的又一个家——寝室。寝室的卫生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足以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从刚进去时自己套枕套,套床套到给寝室打理,清扫,每一个环节都力争学习做好。从刚进去时的措手不及,忙乱慌张到学会从容镇定,熟练娴熟,我们经历了一个什么都要自己学着做的过程。我们告别了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王子,公主般的生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为自己考虑。一点一点学着做,一点一点从不懂到懂,也正印证了我们当初给自己的誓言,印证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正慢慢长大,慢慢成熟,慢慢,自主。
五天四夜过去了,但我想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学农留给我们的又一收获。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该如何把在学农中体味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到学习中。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开好头,就可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做任何事,碰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先轻易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潜力,给自己最大的信心去解决在学习路上的任何一只拦路虎。相信我们(1)班会把这期间在学农中的精神和好的品质拓展到学习中,在学习上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这是学农的,你在找一篇学军的,挺好找的,然后把两篇合成一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0 09:48
1977 年恢复高考,为迎接中断十年的首次全国高考,学校此时组织高中各科教师调整复习计划,交流复习经验,安排教学活动,采取“缺啥补啥”的办法,加紧对高三毕业班学生进行了全面迎考复习。 1979 年,全国开始评选先进团队,我校少先大队被评为自治区少先大队先进集体。新上任的少先大队辅导员张景荣同志获全国少先大队优秀辅导员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小学部被评为天山区先进教育工作单位。当年,乌鲁木齐市创立了“中学语文研究会”,这在全国还属首例,而我校中学语文组就是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研究会的刊物《读与写》经常刊登我校教师的优秀论文。我校中学语文教师为推动全市语文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七十年代,全校师生员工除积极参加学军、学工活动外,还轮流到学校开辟的玛纳斯和二道湾学农基地去锻炼,使学到的书本知识到实际中去运用,使学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校的光荣传统得到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