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0
油气藏地质复习题目
一、名词解释
1、莫霍面: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km深度,纵波达到这一界面后,其速度由平均6—7km/s突然升到8.1km/s,这一突变具有全球性,此界面的深度在*深,在海洋浅。
2、矿物:矿物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3、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严格按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4、变质作用:基本处于固态的源岩,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或结构发生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5、沉积分异:在搬运过程中,随着介质流速的减小和动能的减弱,碎屑物质要按照比重的大小、粒度的粗细、球度的好坏以及成分依次有规律地沉积。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出现粒度从粗到细,相对密度由大到小,球度由差到好的分异作用。
6、地层:地层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属性,与相邻岩层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地质年代的岩层或岩石组合。
7、褶皱:褶皱是指层状岩石的各种面受力后所产生的弯曲变形现象,是岩石塑性的具体表现。
8、背斜:背斜是地层向上弯曲,核心部分的地层较老,外侧地层逐渐变新。
9、断层: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0、矿化度: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
11、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又称门限温度,其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
12、油型气:油型气是指腐泥型或腐殖——腐泥型沉积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所形成的天然气,它包括伴随生油过程形成的湿气以及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和液态烃裂解形成的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13、烃源岩:烃源岩是指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烃类的岩石。
14、裂缝:裂缝是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不连续、有一定延伸长度、片状或板状的空间。
15、有效孔隙度:在当前工艺技术条件下,使储集层的油气产量达到工业油气流下限的孔隙度值为有效孔隙度下限值,凡等于或大于有效孔隙度下限值的孔隙度称为有效孔隙度。
16、排驱压力:排驱压力指非润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的压力。
17、油气运移:初次运移是指油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之后至聚集起来之前所发生的一切运移,其包括了已经形成的油乞聚集因外界地质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18、圈闭:地下运移的油气在一定条件下停止运移而集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聚集,这种适合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就称为圈闭。
19、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称为油气藏。如果在圈闭中只聚集了石油,则称油藏;只聚集了天然气,则称气藏;二者同时聚集,则称为油气藏。
20、生储盖组合:在地层剖面中,源岩层、储集层、盖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组合关系,称为生储盖组合。
21、油气田: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所控制的,在一定的产油气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22、含油气盆地: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以及具备油气生、运、聚条件的沉积盆地。
23、成分成熟度:碎屑沉积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终产物的程度。
24、油气聚集带:所谓油气聚集带,指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沉积运移作用没找到)
25、排替压力:某一岩样中的湿润相流体被非湿润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二、问答题
1、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的差别
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各侵入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双称为火山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示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基本处于固态的原岩,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或结构发生变化,称为变质作用。其又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风化作用的类型、产物及影响因素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手物风化作用三种基本类型;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形成了三种性质不同的风化产物:碎屑残留物质、新后成的矿物和溶解物质;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母岩成分、气候和地形等。
3、角度不整合接触怎样形成
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特点是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相交,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上覆岩层覆盖于倾斜地层侵蚀面之上,并与剥蚀面产状一致;地层时代是不连续的,其岩性和古生物特征是突变的,不整合面上也往往保存着古侵蚀面。有时还伴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遭受长期侵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剥蚀面上接受新的沉积,形成新地层。
4、背斜和向斜的地表特征
背斜是地层向上弯曲,核心部分的地层较老,外侧地层逐渐变新。向斜是地层向下弯曲,核心部分的地层较新,外侧地层逐渐变老。
5、沉积岩形成过程
a、沉积岩原始物质(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产物)的形成阶段 b、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阶段(沉积物的形成阶段)c、沉积后作用阶段(包括沉积物的同生作用和准同生作用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6、断层的主要类型和在野外怎样识别
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分类: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作水平位移,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叫做走向滑动断层。
断层的野外识别:构造的不连续:断层通常将地质体和构造绿断错开,使地质体和构造在平面或剖面上发生突然中断,造成地质界线和构造线的不连续;地层的重复和缺失: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现象,是判断断层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层面的构造特征:断层面上存在擦痕,断层破碎带中会出现断层角砾岩等;地层产状的突然改变:地层产状也是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
7、盖层的封闭机理
物性封闭:是指依靠盖层的最大喉道与储集层的最小孔隙之间的毛细管压力差来封盖圈闭中的油气;超压封闭:是指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比其对应的静水压力高,依靠盖层异常高孔隙压力封闭油气。烃浓度封闭:是指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的地层为盖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滞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 这种封闭主要是对以扩散方式向上运移的油气起作用。
8、油气运移的动力、通道
初次运移的动力:正常压实产生的剩余流体压力;欠压实作用产生的异常高压;蒙脱石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渗析作用。
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通道路包括:较大孔隙与微层理面、构造裂缝与断层、微裂缝、有机质或干酪根网络。
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有:浮力、水动力、构造应力、分子扩散力和分子渗透力等。
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路有:连通孔隙、裂缝、断层各不整合面。
9、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哪几种
根据生、储、盖三者在时间上的相互配置关系,可将生储盖组合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正常式生储盖组合、侧变式生储盖组合、顶生式生储盖组合、自生、自储、自盖式生储盖组合。
10、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远近关系、圈闭位置与油气主要运移路线的关系、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主要运移期的匹配关系。
11、油气藏类型
按照圈闭的成因不同,可以把油气藏分为:构造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圈闭油气藏、水动力圈闭油气藏
及复合圈闭油气藏。
12、含油气盆地概念及形成条件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以及具备油气生运聚条件的沉积盆地。
其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是沉积盆地;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不断地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与聚集的有利条件;三是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发生过油气。
三、论述题
1、油气藏形成条件
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各种成藏要素的有效匹配下,油气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化过程。 这些要素可归结为四个基本条件: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2、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形成的因素
沉积作用因素:母岩性质及物源供应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岩石组分对储层发充的影响,岩石结构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沉积构造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成岩作用因素:压实、压溶作用对碎屑岩储集层的影响,胶结作用对碎屑岩储集层的影响,溶蚀、交代作用对碎屑岩储集层的影响;构造因素:断裂,区域性抬升。
3、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能的因素
沉积环境:各类浅滩环境,生物礁环境,潮坪环境;成岩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构造作用:控制裂缝发育的岩性因素,控制裂缝发育的构造因素。
4、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
按成因,孔隙可划分为原生孔隙各次生孔隙两大类。原生孔隙除粒间孔隙外,生物体腔孔隙、生物骨架孔隙、晶间孔隙、鸟眼孔隙是碳酸盐岩所特有的。次生孔隙除受组构控制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等外,还发育非组构控制的不规则状溶洞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