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2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18
笔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ǐ xìng,是指书画诗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各自的风格特点。所以书法的笔性就是书法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
书画诗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各自的风格特点。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总之,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
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
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扩展资料
书法笔性和不仅取决作者的特点也和书法起源有关。
起源简介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起源时间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类型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门类的书法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书法艺术风格
百度百科-毛笔书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18
书法的笔性,是指毛笔的性质。毛笔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软笔”那么简单。就笔毫而言,有羊毫、狼毫、兼毫等原料成份的差别;从制式上看,有长锋、中锋等差别。在书写的过程中,如何让笔随心所欲地逆锋、铺毫、收锋、圆转、方折,乃至笔毫复原齐顺、万毫齐力,是书法用笔中最根本的问题。
比如,“捺”:写到最粗处,笔毫已经充分铺开,如何实现向右出锋?再如,运笔转折以后,笔身往往变成了“扫帚”,如何再收聚为中锋?都需要书法练习者从“笔性”中体悟。
所以,学习书法,首先要通熟笔性。为什么一个神*手在使用新*都要先打几发子弹?道理是一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19
本人从未听说过书法中有所谓的“笔性”一说,历代有关的书法著作和文章中也没有见有人提到所谓的“笔性”。
关于书法中有关笔的方面,就是“笔法”。所谓笔法就是执笔和行笔的方法。执笔的方法很多,但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就是“五指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请参见相关文章。行笔主要是指笔的运行,在运行中笔要保持中锋,当然也包括某些笔画的侧峰。
你所说的笔性,从字面上来理解,应该是指的笔的性质:即硬毫---狼毫,软毫----兔毫和兼毫----狼毫和兔毫掺杂。
虽然提问者本人和网友都对我的回答表示异议,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说法。至于这里其他人的说法我都看到了,但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
一楼所说的笔性和悟性,后面的解释搞不清是指的笔性还是悟性,还是二者就是一个问题,讲的模棱两可,咋看说的头头是道,细思莫知所云。
二楼把笔性说成毛笔也有脾气,似乎毛笔是个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物。但我认为毛笔只能是个物,为人所操控,即便有灵气,那也是操控者的灵气,而并非毛笔的灵气。
简单补充几句,要说透彻不是这里所能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19
书法创作中有“笔性”和“悟性”之称,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情、修养、气质、思维和艺术感觉,指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形象思维活动,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书法创作中的具体反映;一个书法家,想象力丰富,在创作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自然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佳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20
您如果爱好书法的话,就听我说,因为我也在练习书法。。。。。。。。。
除了下面那位说的力度,还有,练硬笔时,不光要讲力度,还要看字体的结构、大小、具体位置和笔画的柔美。
如果是软笔的话,就没必要再用力了,只要把笔那正、手不要抖、要心平气和,哦,对了,就是写软笔时,要挑环境、地点、人少的地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