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法不要执着于佛法,这是这些人不能成佛的原因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2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1:59

“于万法不可执着,执着善事也是执着”,知见建立于此,分说如下:

“执着”一词,先要搞清楚!广泛理解的“执着”,就是将某事“挂在心头”,乃至影响生活、心情等,被说成“愚痴”,因而需要断除;那么,怎样才能“不执著”呢?“想得开”就行吗?进一步,“万缘放下”就行吗?前者无非是“心理暗示”;后者无非是暂时的“打坐观心”,起坐之后,烦恼还在。这就是现实。云何“不执着”?
你说:“我不执着”,是大妄语!大师说:“不要执着”,是误导,最多是:“对世间物质利益的不计较”。

佛法之中所说“执着”,是执这个意识心的“我”为恒常,以为可以往来三世(名为“我见”);或者执这个分分秒秒攀援不息,处处做主的意根之“我”不灭(名为“我执”)。在凡夫位,此我见、我执根本没有断除。云何“不执着”?

凡夫未证初果,我见、我执未断;于一切法的“修行”都是“相似行”;居于“资粮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是凡夫在“行”的一面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云何“不执着”?云何:“不思善,不思恶”?如此戏论,无有着力处;退失即成定局!

其次,已经断除我见、我执,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果)的圣贤,“我”即为虚妄;一切生灭法即为虚妄;此时,方可言说:“无有执着”,“善恶皆是事相”。
然而,即使小乘佛法,其上还有三果;若言大乘菩提道,此时尚未入七住位;更有45个阶位修学才是究竟佛地。阿罗汉于证得真如本性的七住位菩萨(不退转位)的境界,穷其思维而不可测度;大乘菩萨,智慧如海故。

结论一:若未断除我见、我执;人、我、众生、寿者等四相还有;“不执着”只是一句空话。

结论二:实断我见、我执者;实证真如如来藏(开悟明心)者,可以说”不执著”,凡夫若说“我不执着”,成大妄语;正好“执着”于修善集福,具足资粮,以期超凡入圣。

结论三:菩萨明心见性入初地,实修六度(凡夫是“相似六度”);于修持之中,无有“执着”可言;比如“布施”:“无施者,无受者,中无可施之物”;《金刚经》云:“菩萨无住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然而,就其“事相”而言,亦是“善行”,随顺众生,随机教化故。

综上所述,作为初机学人,世间善法尚且不可言“不执著”而起戏论;何况修学佛法之事!说到此处,简答楼主的问题:能断“我见”“我执”,最多是小乘果;能开悟明心,破除我见、我执者,更是大乘见道菩萨。此二圣贤,连“我”也不要了,何况一切身外之物!然此二圣,离“圆成佛道”至少还有二大阿僧祗劫以上的漫长道路要走。不能因断我见我执就以为离究竟成佛近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教诲在此,金玉良言以调伏众生之“刚强心”,“狂妄心”。凡夫戏论“离善恶”,正是“偷心不死”,不肯脚踏实地,而欲以浅薄之“聪明才智”求得了死脱生之胜果。无有是处!

末学浅陋,简略而说,未能深入,难免语言混乱,词不达意。愿久学菩萨指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0

东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根器上等之人「当下了悟生死,见性成佛」;而根器中下等之人则需通过知识的长期积累,由修「福」,而资助修「慧」,由「梵行」而达到「菩提行」。

一般学佛之人都要经过由「有」到「空」,由「执着」到「不执着」这么一个过程的! ^_^

另外,关于由于「成佛」的问题,我简单回答一下你好了!

佛教大乘唯识宗有「八识心王」之说,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而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有净、染、万有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主要指思维活动)。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

由于阿赖耶识中含藏著烦恼及清净的种子,因而蕴涵著出现烦恼种子所现起的秽土或清净种子所现起的净土的可能。在我们若能努力修行,把与烦恼相连结的行为减少,而多作引发清净种子起现行的善行,使阿赖耶识中的烦恼种子渐渐减少而清净种子渐渐增多。慢慢地识之种子便能净化,同时开展山趋美好的生命。

此外,更要修习止观,以智慧之力渐次将烦恼障及所知障的种子清除,体证诸法实相,是为见道。更历经菩萨十地修行,最后入金刚喻定,起金刚心将最微细的有漏种子彻底摧毁。只剩全部无漏种子,于是无漏的功用全部现起,产生一个新的纯粹清净世界。阿赖耶识亦转成一个清净识,称为「大圆镜智相应净识」,简称「大圆镜智」,又称无垢识。因为阿赖耶识是遍虚空界,无乎不在的,而转染成净后,清净似圆镜,清楚照见一切诸法,亦与 般若 相应,故日 大圆镜智相应净识。 又因此识至此了无尘垢故称无垢识。由此依次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相应净识」,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相应净识」及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相应净识」。于是成就大菩提、大涅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0

六道轮回是佛教对因果报应法则的一套解释系统,这套解释系统假定人有前世和来生,然后根据公平原则,详细地回答了人在今生享福或者受苦的前世原因,以及今生行为的来世后果;佛教还提出了摆脱六道轮回,进入涅磐境界(即不转生不死亡)的方法,就是按照佛教的方法修行。

*教则认为,上帝造胎儿的身体和灵魂于母腹之中,人没有前世,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亡。人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是无法摆脱自己的*和罪恶的,既无法消除过去的罪,也无法保证现在和将来不会犯罪。正因为如此,造物主上帝(道)派遣他的独生爱子降生成为人,就是耶稣。耶稣为担负和消除世人的罪被钉于十字架,受苦受难,舍身流血,死后3天复活,身体变为不朽不坏的灵性身体,显现于门徒后,*。人信靠他,自己的罪才会被消除,才能获得拯救和永生,与神和好,修行才会功德*,死后灵魂*,与主同在。末日*再来时,要使死人身体复活,活人身体改变,成为灵性之体,在新天新地中与上帝一同生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1:59

“于万法不可执着,执着善事也是执着”,知见建立于此,分说如下:

“执着”一词,先要搞清楚!广泛理解的“执着”,就是将某事“挂在心头”,乃至影响生活、心情等,被说成“愚痴”,因而需要断除;那么,怎样才能“不执著”呢?“想得开”就行吗?进一步,“万缘放下”就行吗?前者无非是“心理暗示”;后者无非是暂时的“打坐观心”,起坐之后,烦恼还在。这就是现实。云何“不执着”?
你说:“我不执着”,是大妄语!大师说:“不要执着”,是误导,最多是:“对世间物质利益的不计较”。

佛法之中所说“执着”,是执这个意识心的“我”为恒常,以为可以往来三世(名为“我见”);或者执这个分分秒秒攀援不息,处处做主的意根之“我”不灭(名为“我执”)。在凡夫位,此我见、我执根本没有断除。云何“不执着”?

凡夫未证初果,我见、我执未断;于一切法的“修行”都是“相似行”;居于“资粮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是凡夫在“行”的一面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云何“不执着”?云何:“不思善,不思恶”?如此戏论,无有着力处;退失即成定局!

其次,已经断除我见、我执,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果)的圣贤,“我”即为虚妄;一切生灭法即为虚妄;此时,方可言说:“无有执着”,“善恶皆是事相”。
然而,即使小乘佛法,其上还有三果;若言大乘菩提道,此时尚未入七住位;更有45个阶位修学才是究竟佛地。阿罗汉于证得真如本性的七住位菩萨(不退转位)的境界,穷其思维而不可测度;大乘菩萨,智慧如海故。

结论一:若未断除我见、我执;人、我、众生、寿者等四相还有;“不执着”只是一句空话。

结论二:实断我见、我执者;实证真如如来藏(开悟明心)者,可以说”不执著”,凡夫若说“我不执着”,成大妄语;正好“执着”于修善集福,具足资粮,以期超凡入圣。

结论三:菩萨明心见性入初地,实修六度(凡夫是“相似六度”);于修持之中,无有“执着”可言;比如“布施”:“无施者,无受者,中无可施之物”;《金刚经》云:“菩萨无住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然而,就其“事相”而言,亦是“善行”,随顺众生,随机教化故。

综上所述,作为初机学人,世间善法尚且不可言“不执著”而起戏论;何况修学佛法之事!说到此处,简答楼主的问题:能断“我见”“我执”,最多是小乘果;能开悟明心,破除我见、我执者,更是大乘见道菩萨。此二圣贤,连“我”也不要了,何况一切身外之物!然此二圣,离“圆成佛道”至少还有二大阿僧祗劫以上的漫长道路要走。不能因断我见我执就以为离究竟成佛近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教诲在此,金玉良言以调伏众生之“刚强心”,“狂妄心”。凡夫戏论“离善恶”,正是“偷心不死”,不肯脚踏实地,而欲以浅薄之“聪明才智”求得了死脱生之胜果。无有是处!

末学浅陋,简略而说,未能深入,难免语言混乱,词不达意。愿久学菩萨指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0

东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根器上等之人「当下了悟生死,见性成佛」;而根器中下等之人则需通过知识的长期积累,由修「福」,而资助修「慧」,由「梵行」而达到「菩提行」。

一般学佛之人都要经过由「有」到「空」,由「执着」到「不执着」这么一个过程的! ^_^

另外,关于由于「成佛」的问题,我简单回答一下你好了!

佛教大乘唯识宗有「八识心王」之说,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而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有净、染、万有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主要指思维活动)。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

由于阿赖耶识中含藏著烦恼及清净的种子,因而蕴涵著出现烦恼种子所现起的秽土或清净种子所现起的净土的可能。在我们若能努力修行,把与烦恼相连结的行为减少,而多作引发清净种子起现行的善行,使阿赖耶识中的烦恼种子渐渐减少而清净种子渐渐增多。慢慢地识之种子便能净化,同时开展山趋美好的生命。

此外,更要修习止观,以智慧之力渐次将烦恼障及所知障的种子清除,体证诸法实相,是为见道。更历经菩萨十地修行,最后入金刚喻定,起金刚心将最微细的有漏种子彻底摧毁。只剩全部无漏种子,于是无漏的功用全部现起,产生一个新的纯粹清净世界。阿赖耶识亦转成一个清净识,称为「大圆镜智相应净识」,简称「大圆镜智」,又称无垢识。因为阿赖耶识是遍虚空界,无乎不在的,而转染成净后,清净似圆镜,清楚照见一切诸法,亦与 般若 相应,故日 大圆镜智相应净识。 又因此识至此了无尘垢故称无垢识。由此依次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相应净识」,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相应净识」及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相应净识」。于是成就大菩提、大涅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1

学佛法不要执着于佛法,破除我相和法相,这是两个重要的修学内容。

是不能成佛的原因。

每个没有成佛的人,都有执着。即使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

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1

未成佛前修为再高的人也会有执着的。但是信佛不是执着,执着是一种物...有形的物质。人的眼睛看不到,包括观念啦,思想业力啦,情啊等等,真正放下执着时能体会到,有东西从身上滑落了,人会知道那是什么。其实那就是放下的执着的心。那东西修掉后,就不会有执着了,心就平静了。人们癫癫狂狂的不肯放下的情,就是那样存在的,把人们左右的很痛苦。神佛让人放下,人们却自以为是,把佛祖的话当做耳旁风,不相信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0

六道轮回是佛教对因果报应法则的一套解释系统,这套解释系统假定人有前世和来生,然后根据公平原则,详细地回答了人在今生享福或者受苦的前世原因,以及今生行为的来世后果;佛教还提出了摆脱六道轮回,进入涅磐境界(即不转生不死亡)的方法,就是按照佛教的方法修行。

*教则认为,上帝造胎儿的身体和灵魂于母腹之中,人没有前世,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亡。人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是无法摆脱自己的*和罪恶的,既无法消除过去的罪,也无法保证现在和将来不会犯罪。正因为如此,造物主上帝(道)派遣他的独生爱子降生成为人,就是耶稣。耶稣为担负和消除世人的罪被钉于十字架,受苦受难,舍身流血,死后3天复活,身体变为不朽不坏的灵性身体,显现于门徒后,*。人信靠他,自己的罪才会被消除,才能获得拯救和永生,与神和好,修行才会功德*,死后灵魂*,与主同在。末日*再来时,要使死人身体复活,活人身体改变,成为灵性之体,在新天新地中与上帝一同生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1

学佛法不要执着于佛法,破除我相和法相,这是两个重要的修学内容。

是不能成佛的原因。

每个没有成佛的人,都有执着。即使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

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01

未成佛前修为再高的人也会有执着的。但是信佛不是执着,执着是一种物...有形的物质。人的眼睛看不到,包括观念啦,思想业力啦,情啊等等,真正放下执着时能体会到,有东西从身上滑落了,人会知道那是什么。其实那就是放下的执着的心。那东西修掉后,就不会有执着了,心就平静了。人们癫癫狂狂的不肯放下的情,就是那样存在的,把人们左右的很痛苦。神佛让人放下,人们却自以为是,把佛祖的话当做耳旁风,不相信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