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号的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1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0:39

人类第一次
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 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了获取这些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七年的飞行*飞越了48亿公里的路程。此项飞行计划共耗资2.12亿美元。
2006年1月15日早上,装有被科学界视为“无价之宝”的 “星尘号”探测器返回舱与探测器成功分离并自主飞向地球。莫斯科时间13时左右(北京时间18时),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25公里的高度上进入地球大气层。此时返回舱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约为440公里,这再次创造出了人类研发的宇宙探测器在返回地球时飞行速度的新纪录。此前,这样的纪录是由“阿波罗-10”号指挥舱在1969年5月返回时创造的。在距离地面约32公里的高度上,返回舱的制动伞打开。莫斯科时间13时5分(北京时间18时5分),在距离地面约3公里的高度,返回舱的主制动伞打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一个训练场成功完成了软着陆。
在此之前,只有前苏联的月球探测器和美国宇航员从月球上采集到固体的外星物质并带回地球,而在月球轨道之外,这样的样品收集任务还从未有过。美国宇航局的专用飞机对“星尘号”返回舱的着陆工程进行了全程监控。由于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后在身后的夜空中留有明亮的光痕,因此,在美国几个州的领土上都能看到返回舱着陆前的壮观景象。在地面,已经有数支搜寻分队做好迎接“星尘号”返回舱回家。
25年“星尘”梦
当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飞船携带着彗星“维尔特二号”的样本即将返回地球时,一位65岁的华人科学家正期待自己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
他就是邹哲博士,美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星尘”项目的设计者和副首席科学家。日前,当记者通过电话找到正在犹他州腹地等候“星尘”号返回舱的邹哲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为了这一刻我等了25年。”
邹哲博士出生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少年时期经历动荡,在20世纪50年代来到美国边打工边读书,接连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获得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宇宙工程研究。
谈到自己提出的“星尘”计划,邹哲的话匣子就收不住:“我1981年就首次提出了这个构思,但直到1986年才被宇航局接受,这已经是我的第13次提案了。”
他在介绍这个计划的时代背景时说,当时“哈雷”彗星回归,才使美国宇航局开始重视彗星,否则提案还可能夭折。他说,不少科学家提出了研究计划,而他的“星尘”计划因为构思巧妙、成本低而获得支持,并成为美宇航局旨在以低成本探索宇宙的“发现”计划的一部分。
“星尘”是继“阿波罗”计划之后,美宇航局第二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本的太空探索项目。邹哲说:“彗星是目前我们知道最有趣的天体,探索彗星非常有趣。”
他解释说,研究彗星会揭示太阳系诞生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彗星是太阳系诞生时的残余物质组成的,来源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里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200多摄氏度,比较好地保存了45亿年前刚诞生时的状态。
而“星尘”号飞船探测的彗星“维尔特二号”尤其“有趣”。邹哲解释说,这颗彗星是在1974年才被发现来到太阳系内圈的,它可能受到了土星的引力影响。到目前为止,它在太阳系内圈才运行了5个周期,相比之下“哈雷”彗星已在太阳系内侧转了不少圈了。
“这就意味着,彗星的物质变动很少,大部分还保持着太阳系初生时的状态。如果采集其样本,可能获得很罕见的数据,”邹哲说。
软着陆
■12时15分,“星尘”号母飞船进入计算机控制的飞行状态。
■13时56分,母飞船切断和探测器的“脐带”。
■13时57分,“星尘”号探测器被弹出来,进入轨道飞行。
■14时13分,“星尘”号母飞船再次机动调整,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17时58分,“星尘”号从北加利福尼亚州上空进入大气层。
■18时12分,“星尘”号在犹他州的测试与训练场着陆。
■19时许,美国搜索人员乘坐的直升机已在“星尘”号飞船返回舱降落点附近着陆,准备把返回舱送往军方实验室。(均为北京时间15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