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但现代社会到处都见可欲,心能不乱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1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4

《酷说老子》第三章(3)挑战人性:道德高尚的人也会偷窃贪污吗?

《道德经》第三章【第三句】:

㊣原文: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1、

所谓“见”,通“现”,即是“显露”的意思。

估计有很多人都对这句话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坚决反对。以前的我也对这一类型的观点深恶痛绝,必骂之而后快。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懂人性。

老子这句话如果换成肯定的语气,就是:

现可欲,民则乱。

为什么呢?因为人性本来就脆弱如瓷器,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但根本就经不起磕碰。

你非要让出一个好职位,考验一下朋友的情义,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你非要扔一笔钱在马路上,考验一下社会的诚信,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你非要找一个优秀的异性,考验一下伴侣的忠诚,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当然,一个人去考验人性所造成的危害毕竟很有限。如果一个公司去考验员工的人性呢?如果一个国家去考验国民的人性呢?答案只有两个字:

必乱。

2、

⑴ 先讲一家公司的“见可欲”行为:

2011年4月,伊拉 \ 格拉斯在《美国生活秀》的节目里,讲述了一名年轻的大学生丹·韦斯的故事。丹·韦斯曾在华盛顿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工作,主要管理礼品店的库存。

礼品店的销售队伍是300名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们,全部都是钟情于戏剧和音乐的退休人士,按道理来说:

人品值得信赖,道德无可挑剔。

所以礼品店内并没有摆放收款机,只有一个钱箱。所有人都是将现钞放入钱箱,然后找零。但是志愿者们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每年40万美元的收入,总会有15万美元不翼而飞。

当丹\韦斯被提升为经理时,他承担了抓小偷的任务,他怀疑小偷是一位负责将现金存入银行的工作人员。于是他联系了一家有名的侦探所,制订了诱捕行动计划。

某天晚上,丹•韦斯在钱箱里放了带有标记的钱,然后悄悄离开现场。并且和侦探一起藏在附近的灌木丛里,等待着人赃俱获。当一名工作人员存完钱下班离开时,他们当场将其扑倒,果然,在此人的口袋里搜出了做标记的钱。

你以为案子告破了吗?并没有。这个年轻的雇员仅仅偷了60美元,而且,就在他被解雇后,现金和商品仍然不断丢失。

原来,贼不只有一个!而这些贼,都是那些人品高尚热爱艺术的志愿者。


后来,丹\韦斯不得不建立了一套价格清单和销售记录在内的库存系统:

“要求员工记录下他们自己所售出的物品以及所收的金额。”

从此以后,偷盗的现象才终于绝迹。最后,丹 • 韦斯对观众们感慨地说:

“只要有机会,其实我们都会偷取东西。”

为什么?因为三个字:

见可欲。

什么是“可欲”?

你的欲会被人知道,那叫不可欲。

你的欲不会被人知道,才叫可欲。

所以,老子所谓的“不见可欲”,就是不给人民犯错的机会。

3、

⑵ 再来讲一讲个人的“见可欲”行为:

《周易· 系辞上》有一句话: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意思是:

故意不藏好贵重的东西,就相当于教别人偷盗;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就相当于教别人调戏。

如果你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两句话,你会发现这简直是犯罪者推脱责任的辩护词。但是如果你站在犯罪者的角度去考虑,这两句话何尝不是受害者撇清责任的挡箭牌呢?

唯一不同的是:

犯罪者是在挑战法律,受害者是在挑战人性。

4、

最近几年,女性被性*扰或者被性侵的新闻事件屡见报端。而其中有不少犯罪者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动机归结为:

对方穿着暴露,所以见色起意。

还有的劫匪原本只打算劫财,结果禁不住*又顺手劫了色。(当然纯粹有计划有预谋的普通*案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每当这些新闻被披露的时候,社会上往往会出现水火不容的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认为:

谁让你穿得那么暴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第二种声音认为:

老娘可以*,但你不能扰。

如果举行一次观点站队的活动,这两种声音的背后,必定都排着一望无际的长龙。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过马路的时候只看红绿灯,从不看来往的车辆。那么,如果有一天他走在斑马线,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倒在地的时候,他本人有没有责任呢?

在法律上,当然是开车的司机负全责,他没有任何一点责任。但是,如果在人性的法庭上呢?他难道真的如同一张白纸那样无辜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不做结论了,以免得罪人。但希望以上两种声音的发声者们,都不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敢于实行第一种声音的人,就让他去承受法律的光芒。

敢于实行第二种声音的人,就让她去承受人性的黑暗。

有些人,只有当自己撞到南墙,头破血流的时候,或许才能撞出问题的答案。

5、

⑶ 最后在讲一讲*的“见可欲”行为。

印度历史有一个“眼镜蛇效应”的故事,是印度阿尔伯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维卡斯•梅赫罗特拉所撰写的:

在上个世纪的印度德里市,当时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这座城市里,时不时地会有几条眼镜蛇。出没在大街小巷,引发当地居民的*乱。

那么该如何清除这些毒蛇呢?

酬劳太少,必定没有人愿意冒险。唯有重赏之下,方有勇夫。

于是殖民当局决定:

高价悬赏,捉拿眼镜蛇。

*一出,当地居民纷纷上街,打杀眼镜蛇。然而,眼镜蛇的数量毕竟有限,群众的热情却是无限的。于是,眼镜蛇很快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见好就收,主动放弃高价酬劳?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好办法:

饲养眼镜蛇!

于是德里市家家户户养起了眼镜蛇,养大了就拿去领赏金。所谓老婆易娶,蛇蛋难求。持续了一段时间,殖民当局撑不住了,悬赏金严重亏空。为什么眼镜蛇会越杀越多呢?一经调查,原来是广大群众们在“养蛇为患”。于是殖民当局震怒,第二天就宣布废除悬赏。

政令一出,全民哗然。*既然取消了悬赏,那么养蛇也就失去了意义。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知错就改,主动善理后事?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懒办法:

放生。

于是德里市的大街上,蛇山蛇海,数不胜数,蛇患反而比治理以前还要严重十倍。

比如像印度的殖民当局就犯了一个错误:

所谓高价悬赏,其实就是“见欲”。既然见欲,老百姓当然会乱来。

那该怎么办呢?

【方法一】:

事宜缓不宜急,悬赏不能出高价。悬赏价绝不能高于饲养一条眼镜蛇的成本,否则饲养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方法二】:

高价悬赏亦无不可,但必须限期。而且期限绝不能长于一条眼镜蛇的生长周期,否则饲养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唯有*做到了“不见可欲”,民心才不会乱。所以老子才会说: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5

我是个道士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就算你把眼睛挖了、跑到深山老林去,你就不会想了吗

在现在的社会,应该学会修心、练心性、节欲

老子提出“道”、“德”,就是因为当时天下已经失去“道”、“德”了
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也是因为当时天下已经失去“仁义礼智”l
提出一个东西,正是因为她在消失了
现在人的底限是“八荣八耻”了
我们至少要做到这个吧

主要是看你怎么把我这个度啊、一个做人的底限

心会不会乱,就看你自己的把握和自己的境界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5

这句话的意思在下是这样理解的,“不见”就是不分别,对事对人不抱成见,不从自身的喜怒哀乐去分别。对事物不从自己的喜好为参考点去考虑事情。而是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宗合思考问题。“可欲”*事间万物人的*最多,但这多是从心而生起的,实际上人的生存的需求是没有那么多的,可人是有思考的物类,所以在心中就会有对物的好坏的分类别。合意自己的喜欢,不合意的厌恶。所圣人教人去用脑袋思考,看世界。所以做事应会思考。如果会思考了那“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虽然有很多*在面前,但知道取舍心就不会因无数的*而迷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6

老子讲究的是无为而治 和现今的社会差别很大 我们现在*差距太大 国民总体水平还出于很低的一个层面 不可能对*很淡漠的 要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才可能对*淡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6

我们不一定要压抑自己 只要保持自己的方向,路上的风景好坏不一定有什么意义。
我向往的就是庄子梦蝶的那种洒脱,但那也只是向往,我们只要尽力完善自己就可以对抗这些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4

《酷说老子》第三章(3)挑战人性:道德高尚的人也会偷窃贪污吗?

《道德经》第三章【第三句】:

㊣原文: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1、

所谓“见”,通“现”,即是“显露”的意思。

估计有很多人都对这句话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坚决反对。以前的我也对这一类型的观点深恶痛绝,必骂之而后快。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懂人性。

老子这句话如果换成肯定的语气,就是:

现可欲,民则乱。

为什么呢?因为人性本来就脆弱如瓷器,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但根本就经不起磕碰。

你非要让出一个好职位,考验一下朋友的情义,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你非要扔一笔钱在马路上,考验一下社会的诚信,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你非要找一个优秀的异性,考验一下伴侣的忠诚,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当然,一个人去考验人性所造成的危害毕竟很有限。如果一个公司去考验员工的人性呢?如果一个国家去考验国民的人性呢?答案只有两个字:

必乱。

2、

⑴ 先讲一家公司的“见可欲”行为:

2011年4月,伊拉 \ 格拉斯在《美国生活秀》的节目里,讲述了一名年轻的大学生丹·韦斯的故事。丹·韦斯曾在华盛顿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工作,主要管理礼品店的库存。

礼品店的销售队伍是300名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们,全部都是钟情于戏剧和音乐的退休人士,按道理来说:

人品值得信赖,道德无可挑剔。

所以礼品店内并没有摆放收款机,只有一个钱箱。所有人都是将现钞放入钱箱,然后找零。但是志愿者们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每年40万美元的收入,总会有15万美元不翼而飞。

当丹\韦斯被提升为经理时,他承担了抓小偷的任务,他怀疑小偷是一位负责将现金存入银行的工作人员。于是他联系了一家有名的侦探所,制订了诱捕行动计划。

某天晚上,丹•韦斯在钱箱里放了带有标记的钱,然后悄悄离开现场。并且和侦探一起藏在附近的灌木丛里,等待着人赃俱获。当一名工作人员存完钱下班离开时,他们当场将其扑倒,果然,在此人的口袋里搜出了做标记的钱。

你以为案子告破了吗?并没有。这个年轻的雇员仅仅偷了60美元,而且,就在他被解雇后,现金和商品仍然不断丢失。

原来,贼不只有一个!而这些贼,都是那些人品高尚热爱艺术的志愿者。


后来,丹\韦斯不得不建立了一套价格清单和销售记录在内的库存系统:

“要求员工记录下他们自己所售出的物品以及所收的金额。”

从此以后,偷盗的现象才终于绝迹。最后,丹 • 韦斯对观众们感慨地说:

“只要有机会,其实我们都会偷取东西。”

为什么?因为三个字:

见可欲。

什么是“可欲”?

你的欲会被人知道,那叫不可欲。

你的欲不会被人知道,才叫可欲。

所以,老子所谓的“不见可欲”,就是不给人民犯错的机会。

3、

⑵ 再来讲一讲个人的“见可欲”行为:

《周易· 系辞上》有一句话: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意思是:

故意不藏好贵重的东西,就相当于教别人偷盗;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就相当于教别人调戏。

如果你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两句话,你会发现这简直是犯罪者推脱责任的辩护词。但是如果你站在犯罪者的角度去考虑,这两句话何尝不是受害者撇清责任的挡箭牌呢?

唯一不同的是:

犯罪者是在挑战法律,受害者是在挑战人性。

4、

最近几年,女性被性*扰或者被性侵的新闻事件屡见报端。而其中有不少犯罪者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动机归结为:

对方穿着暴露,所以见色起意。

还有的劫匪原本只打算劫财,结果禁不住*又顺手劫了色。(当然纯粹有计划有预谋的普通*案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每当这些新闻被披露的时候,社会上往往会出现水火不容的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认为:

谁让你穿得那么暴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第二种声音认为:

老娘可以*,但你不能扰。

如果举行一次观点站队的活动,这两种声音的背后,必定都排着一望无际的长龙。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过马路的时候只看红绿灯,从不看来往的车辆。那么,如果有一天他走在斑马线,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倒在地的时候,他本人有没有责任呢?

在法律上,当然是开车的司机负全责,他没有任何一点责任。但是,如果在人性的法庭上呢?他难道真的如同一张白纸那样无辜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不做结论了,以免得罪人。但希望以上两种声音的发声者们,都不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敢于实行第一种声音的人,就让他去承受法律的光芒。

敢于实行第二种声音的人,就让她去承受人性的黑暗。

有些人,只有当自己撞到南墙,头破血流的时候,或许才能撞出问题的答案。

5、

⑶ 最后在讲一讲*的“见可欲”行为。

印度历史有一个“眼镜蛇效应”的故事,是印度阿尔伯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维卡斯•梅赫罗特拉所撰写的:

在上个世纪的印度德里市,当时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这座城市里,时不时地会有几条眼镜蛇。出没在大街小巷,引发当地居民的*乱。

那么该如何清除这些毒蛇呢?

酬劳太少,必定没有人愿意冒险。唯有重赏之下,方有勇夫。

于是殖民当局决定:

高价悬赏,捉拿眼镜蛇。

*一出,当地居民纷纷上街,打杀眼镜蛇。然而,眼镜蛇的数量毕竟有限,群众的热情却是无限的。于是,眼镜蛇很快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见好就收,主动放弃高价酬劳?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好办法:

饲养眼镜蛇!

于是德里市家家户户养起了眼镜蛇,养大了就拿去领赏金。所谓老婆易娶,蛇蛋难求。持续了一段时间,殖民当局撑不住了,悬赏金严重亏空。为什么眼镜蛇会越杀越多呢?一经调查,原来是广大群众们在“养蛇为患”。于是殖民当局震怒,第二天就宣布废除悬赏。

政令一出,全民哗然。*既然取消了悬赏,那么养蛇也就失去了意义。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知错就改,主动善理后事?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懒办法:

放生。

于是德里市的大街上,蛇山蛇海,数不胜数,蛇患反而比治理以前还要严重十倍。

比如像印度的殖民当局就犯了一个错误:

所谓高价悬赏,其实就是“见欲”。既然见欲,老百姓当然会乱来。

那该怎么办呢?

【方法一】:

事宜缓不宜急,悬赏不能出高价。悬赏价绝不能高于饲养一条眼镜蛇的成本,否则饲养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方法二】:

高价悬赏亦无不可,但必须限期。而且期限绝不能长于一条眼镜蛇的生长周期,否则饲养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唯有*做到了“不见可欲”,民心才不会乱。所以老子才会说: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4

《酷说老子》第三章(3)挑战人性:道德高尚的人也会偷窃贪污吗?

《道德经》第三章【第三句】:

㊣原文: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1、

所谓“见”,通“现”,即是“显露”的意思。

估计有很多人都对这句话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坚决反对。以前的我也对这一类型的观点深恶痛绝,必骂之而后快。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懂人性。

老子这句话如果换成肯定的语气,就是:

现可欲,民则乱。

为什么呢?因为人性本来就脆弱如瓷器,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但根本就经不起磕碰。

你非要让出一个好职位,考验一下朋友的情义,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你非要扔一笔钱在马路上,考验一下社会的诚信,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你非要找一个优秀的异性,考验一下伴侣的忠诚,基本上都会以失败告终。

当然,一个人去考验人性所造成的危害毕竟很有限。如果一个公司去考验员工的人性呢?如果一个国家去考验国民的人性呢?答案只有两个字:

必乱。

2、

⑴ 先讲一家公司的“见可欲”行为:

2011年4月,伊拉 \ 格拉斯在《美国生活秀》的节目里,讲述了一名年轻的大学生丹·韦斯的故事。丹·韦斯曾在华盛顿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工作,主要管理礼品店的库存。

礼品店的销售队伍是300名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们,全部都是钟情于戏剧和音乐的退休人士,按道理来说:

人品值得信赖,道德无可挑剔。

所以礼品店内并没有摆放收款机,只有一个钱箱。所有人都是将现钞放入钱箱,然后找零。但是志愿者们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每年40万美元的收入,总会有15万美元不翼而飞。

当丹\韦斯被提升为经理时,他承担了抓小偷的任务,他怀疑小偷是一位负责将现金存入银行的工作人员。于是他联系了一家有名的侦探所,制订了诱捕行动计划。

某天晚上,丹•韦斯在钱箱里放了带有标记的钱,然后悄悄离开现场。并且和侦探一起藏在附近的灌木丛里,等待着人赃俱获。当一名工作人员存完钱下班离开时,他们当场将其扑倒,果然,在此人的口袋里搜出了做标记的钱。

你以为案子告破了吗?并没有。这个年轻的雇员仅仅偷了60美元,而且,就在他被解雇后,现金和商品仍然不断丢失。

原来,贼不只有一个!而这些贼,都是那些人品高尚热爱艺术的志愿者。


后来,丹\韦斯不得不建立了一套价格清单和销售记录在内的库存系统:

“要求员工记录下他们自己所售出的物品以及所收的金额。”

从此以后,偷盗的现象才终于绝迹。最后,丹 • 韦斯对观众们感慨地说:

“只要有机会,其实我们都会偷取东西。”

为什么?因为三个字:

见可欲。

什么是“可欲”?

你的欲会被人知道,那叫不可欲。

你的欲不会被人知道,才叫可欲。

所以,老子所谓的“不见可欲”,就是不给人民犯错的机会。

3、

⑵ 再来讲一讲个人的“见可欲”行为:

《周易· 系辞上》有一句话: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意思是:

故意不藏好贵重的东西,就相当于教别人偷盗;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就相当于教别人调戏。

如果你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两句话,你会发现这简直是犯罪者推脱责任的辩护词。但是如果你站在犯罪者的角度去考虑,这两句话何尝不是受害者撇清责任的挡箭牌呢?

唯一不同的是:

犯罪者是在挑战法律,受害者是在挑战人性。

4、

最近几年,女性被性*扰或者被性侵的新闻事件屡见报端。而其中有不少犯罪者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动机归结为:

对方穿着暴露,所以见色起意。

还有的劫匪原本只打算劫财,结果禁不住*又顺手劫了色。(当然纯粹有计划有预谋的普通*案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每当这些新闻被披露的时候,社会上往往会出现水火不容的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认为:

谁让你穿得那么暴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第二种声音认为:

老娘可以*,但你不能扰。

如果举行一次观点站队的活动,这两种声音的背后,必定都排着一望无际的长龙。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过马路的时候只看红绿灯,从不看来往的车辆。那么,如果有一天他走在斑马线,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倒在地的时候,他本人有没有责任呢?

在法律上,当然是开车的司机负全责,他没有任何一点责任。但是,如果在人性的法庭上呢?他难道真的如同一张白纸那样无辜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不做结论了,以免得罪人。但希望以上两种声音的发声者们,都不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敢于实行第一种声音的人,就让他去承受法律的光芒。

敢于实行第二种声音的人,就让她去承受人性的黑暗。

有些人,只有当自己撞到南墙,头破血流的时候,或许才能撞出问题的答案。

5、

⑶ 最后在讲一讲*的“见可欲”行为。

印度历史有一个“眼镜蛇效应”的故事,是印度阿尔伯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维卡斯•梅赫罗特拉所撰写的:

在上个世纪的印度德里市,当时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这座城市里,时不时地会有几条眼镜蛇。出没在大街小巷,引发当地居民的*乱。

那么该如何清除这些毒蛇呢?

酬劳太少,必定没有人愿意冒险。唯有重赏之下,方有勇夫。

于是殖民当局决定:

高价悬赏,捉拿眼镜蛇。

*一出,当地居民纷纷上街,打杀眼镜蛇。然而,眼镜蛇的数量毕竟有限,群众的热情却是无限的。于是,眼镜蛇很快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见好就收,主动放弃高价酬劳?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好办法:

饲养眼镜蛇!

于是德里市家家户户养起了眼镜蛇,养大了就拿去领赏金。所谓老婆易娶,蛇蛋难求。持续了一段时间,殖民当局撑不住了,悬赏金严重亏空。为什么眼镜蛇会越杀越多呢?一经调查,原来是广大群众们在“养蛇为患”。于是殖民当局震怒,第二天就宣布废除悬赏。

政令一出,全民哗然。*既然取消了悬赏,那么养蛇也就失去了意义。怎么办呢?难道你指望群众知错就改,主动善理后事?痴心妄想!聪明的市民们,想出一个懒办法:

放生。

于是德里市的大街上,蛇山蛇海,数不胜数,蛇患反而比治理以前还要严重十倍。

比如像印度的殖民当局就犯了一个错误:

所谓高价悬赏,其实就是“见欲”。既然见欲,老百姓当然会乱来。

那该怎么办呢?

【方法一】:

事宜缓不宜急,悬赏不能出高价。悬赏价绝不能高于饲养一条眼镜蛇的成本,否则饲养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方法二】:

高价悬赏亦无不可,但必须限期。而且期限绝不能长于一条眼镜蛇的生长周期,否则饲养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唯有*做到了“不见可欲”,民心才不会乱。所以老子才会说: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5

我是个道士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就算你把眼睛挖了、跑到深山老林去,你就不会想了吗

在现在的社会,应该学会修心、练心性、节欲

老子提出“道”、“德”,就是因为当时天下已经失去“道”、“德”了
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也是因为当时天下已经失去“仁义礼智”l
提出一个东西,正是因为她在消失了
现在人的底限是“八荣八耻”了
我们至少要做到这个吧

主要是看你怎么把我这个度啊、一个做人的底限

心会不会乱,就看你自己的把握和自己的境界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5

这句话的意思在下是这样理解的,“不见”就是不分别,对事对人不抱成见,不从自身的喜怒哀乐去分别。对事物不从自己的喜好为参考点去考虑事情。而是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宗合思考问题。“可欲”*事间万物人的*最多,但这多是从心而生起的,实际上人的生存的需求是没有那么多的,可人是有思考的物类,所以在心中就会有对物的好坏的分类别。合意自己的喜欢,不合意的厌恶。所圣人教人去用脑袋思考,看世界。所以做事应会思考。如果会思考了那“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虽然有很多*在面前,但知道取舍心就不会因无数的*而迷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5

我是个道士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就算你把眼睛挖了、跑到深山老林去,你就不会想了吗

在现在的社会,应该学会修心、练心性、节欲

老子提出“道”、“德”,就是因为当时天下已经失去“道”、“德”了
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也是因为当时天下已经失去“仁义礼智”l
提出一个东西,正是因为她在消失了
现在人的底限是“八荣八耻”了
我们至少要做到这个吧

主要是看你怎么把我这个度啊、一个做人的底限

心会不会乱,就看你自己的把握和自己的境界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6

老子讲究的是无为而治 和现今的社会差别很大 我们现在*差距太大 国民总体水平还出于很低的一个层面 不可能对*很淡漠的 要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才可能对*淡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5

这句话的意思在下是这样理解的,“不见”就是不分别,对事对人不抱成见,不从自身的喜怒哀乐去分别。对事物不从自己的喜好为参考点去考虑事情。而是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宗合思考问题。“可欲”*事间万物人的*最多,但这多是从心而生起的,实际上人的生存的需求是没有那么多的,可人是有思考的物类,所以在心中就会有对物的好坏的分类别。合意自己的喜欢,不合意的厌恶。所圣人教人去用脑袋思考,看世界。所以做事应会思考。如果会思考了那“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虽然有很多*在面前,但知道取舍心就不会因无数的*而迷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6

老子讲究的是无为而治 和现今的社会差别很大 我们现在*差距太大 国民总体水平还出于很低的一个层面 不可能对*很淡漠的 要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才可能对*淡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6

我们不一定要压抑自己 只要保持自己的方向,路上的风景好坏不一定有什么意义。
我向往的就是庄子梦蝶的那种洒脱,但那也只是向往,我们只要尽力完善自己就可以对抗这些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46

我们不一定要压抑自己 只要保持自己的方向,路上的风景好坏不一定有什么意义。
我向往的就是庄子梦蝶的那种洒脱,但那也只是向往,我们只要尽力完善自己就可以对抗这些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