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4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9:33
这个辩题,我觉得,关键词有2个,【成功】和【复制】
反方,尤其要抓住【复制】这个词,向大家明确一点:【复制】,就是全盘拷贝,一成不变地照抄;如果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了调整,就不是【复制】,而是【借鉴】、【学习】,或者什么别的了
比如,有人要在中国【复制】苏联的十月*,就注定获得不了成功;而毛(和谐)泽{和谐}东同志吸取了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就取得了成功
为什么说“成功不可以复制”呢?因为,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会有条件完全相同的两次事件的……
=========
还有,不得不说一下,什么叫【成功】
对方如果举例,类似化学实验那样的,即使完全复制每个步骤,也铁定会发生相同情况的,我们不能说那是【成功】,只能说,那是自然规律
对方也许可以举出两个“操作步骤”完全相同的“成功”案例,但是,我们依然不能认为那是在【复制】成功,只能说,两次不同的“成功”,是各自的人员以不同的努力方式,应对不同情况之后取得的成功……
生搬硬套的【复制】,是绝对不行的,你说要素材,给你一些:
大家认为“萧规曹随”是成功的复制,但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萧规”终于没能坚持到最后
大渡河,*想要复制清军活捉石达开的成功,但是,结果大家知道,大渡河战役,成为*导演的又一幕威武雄壮的英雄赞歌
太多的事情,看似相似的条件,但仅因为几点小小的不同,成功与失败就发生了完全的逆转。
所以,想要依靠完全的【复制】来取得成功,而不考虑不同因素的差异,是完全不可取的教条主义……
==================
回答补充:
所谓“盘问总结”,并不是每种赛制都有这个环节的。
“盘问总结”,一般是根据刚才双方各自的盘问进行一个小结,或者针对对方回答的不足进行趁胜追击,或者对本方来不及回答,或回答不完善的地方进行适当补充,以免留下太多漏洞
与四辩总结不同的是,“盘问总结”是针对盘问阶段的小结,是后续更激烈的阶段的前奏,出击要有力度,防守要有强度,重在“扩”;而后者是整个辩论赛的最后一次发言机会,一般是对本方进行全面总结,以及最后的观点升华,总结要有厚度,拔高要有高度,重在“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9:34
唐骏有一本书就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9:34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认真的看过了,我的想法您不一定采取,您也可以综合的采取,我的想法是:
第一,从定义上讲,成功是要要在自己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以及总结别人的经验。而复制则是完全是招别人的方法来学习。然后您举一例关于照别人的成功的方法失败的例子来证明。
第二,从人的性格来讲,如果他们根本不适应他们的方法,硬要采取,您说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呢?会不会导致经神病或是其他的坏处呢?然后您可以举例来讲明。
第三,从一个父母的角度讲,按照其他成功的父母的方案教育孩子,孩子如果不适应,他们的孩子又会怎样呢?会不会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恨父母的孩子呢?然后您可以举例来说明。
第四,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讲,如果老师按照其他的老师的成功的经验不改变一点的方案,如果学生不适应他的方法,老师又不改变,您说学生会怎样呢?会不会每个学生都讨厌他呢?会不会学生都很差呢?国家的栋梁又会减少吗?会不会影响国家呢?然后您可以举例来说明。
第五,从时代来讲,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发达中的国家,爱好和平的国家,在毛*的那个时代,靠的是打仗采取的胜利,如果现在也打仗,国家又会怎样呢?能不能像现在的国家安详呢?然后您可以举例来讲明。
第六,从国家的*来讲,过去的中国不发达,现如今中国很发达,在过去苏联很发达,美国也很发达,如果中国按照他们的*进行,那现如今中国又会怎么样呢?又会不会成功呢脱离火海呢?然后您可以举例来讲明。
我的想法就这么多,非常感谢您的提问,祝您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9:35
1、最著名的,最有辩论力度的,东施效颦,地球人都知道。
2、马云曰:"成功不能复制."
曾经的马云想着去重新创一番事业。有些项目他在心中酝酿了很久,最后胎死腹中,没有付诸行动;有些项目由于受到别人的*,冒冒失失行动了,然而却以失败告终。比如,曾经经朋友介绍他去种竹子,本以为可以获得滚滚财源。但是这并不适合从小就没在农村呆过,对于种竹子,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兴趣的马云,最终这个项目落得个失败的结局。马云感慨道: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打铁,有人撑船;有人酿酒,有人榨糖。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行业,能否取得成功,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为兴趣使然,做起来自然就如鱼得水,成功亦会如约而至;相反,如果自己的兴趣不在,那一切就成为空谈。
最终,马云总结道:各人有各人的兴趣爱好,人家成功的项目,自己可别盲目跟随,否则等着自己的只能是失败。成功可以复制吗?马云曰:“成功不能复制。”
3、伊利与蒙牛
企业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不可复制,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决定了成功的不可复制。你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相同的服务、相同的管理模式,但成功是不能复制的。
众所周知,作为乳品行业的知名企业,伊利成功在先,蒙牛成功在后。十几年间,伊利由一家*奶食品厂发展成为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创造的企业发展速度更被誉为“伊利速度”。蒙牛和伊利的天然渊源,使得两个企业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地处同一个城市;很多员工在伊利工作多年;同处乳品行业,原料、生产、产品等具有同质性……蒙牛如果想获得成功,应该是最有条件复制伊利成功模式的。然而,蒙牛不能也无法复制伊利的成功模式。其内因在于,如果按照原有的经验和思路走下去,蒙牛在伊利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规模小、实力弱更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外因在于当时的中国乳业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蒙牛却面临着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的“三无状态”,按照传统模式发展必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一着不慎将面临灭顶之灾。 古语讲,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由于选择了创新模式,即先做市场、再合作生产、最后才在离市场较近的地方建厂,“后发”的蒙牛不但没有受制于人,反而成为2002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首(1999年~2001年成长速度为1947.31%,数据来源于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成长的最高速度—————“蒙牛速度”。
4、丰田的成功
丰田英二的经历启示我们:成功不能复制,只有立足自身,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成功。
50多年前,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横扫全球。为了学习“规模经济”的真谛,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汇集到美国的底特律朝觐、参观和学习,再把这种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带回到自己的国家和企业。那真是一个“大规模生产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代。 1950年春天,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英二也来到底特律,对福特公司的鲁奇厂进行了3个月的考察。与其他朝觐者不同,他很快得出结论:“大规模生产模式”不适用于日本,福特的生产*还有改进的可能。在当时,这实在是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结论。但是,就是从这个“冒犯”性的设想开始,丰田英二和在生产制造方面富有才华的大野耐一一起创造了“精益生产模式”。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小批量、实时化为特征的“精益生产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日本电子、汽车等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攻城略地。所以,相对于“大规模制造模式”,“精益制造模式”是真正的创新,具有原创性和*性。
5、日本天才书法家的陨落
“成功不能简单地复制”,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它是日本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在 目睹了一位天才书法家的陨落之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二十年多前,日本东京曾举办过一次青少年书法展,一位9岁少年的四幅书法作品,被当时的私人收藏者以价值1400万日元抢购一空,日本书法界为之震动,称这位少年为书法界的奇才。当时日本著名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样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然而,二十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这位天才少年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少年的前程?2002年小田村夫曾专门拜访了这位小时候曾名振日本书坛的天才少年,当他看了这位天才书法家近日的书法作品时,不禁仰天长叹道:“成功不能靠复制,右军啊,你害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谁?他是中国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而王羲之为什么会害了这位少年天才呢?原来这位少年天才模仿王羲之的作品成瘾,在二十多年的模仿过程中,又从没有加入自己的特色,所以他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和王羲之比起来,简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鉴赏家的眼里,他所有书法作品,已经不再是艺术,而变成了让人厌恶的仿制品。
6、盖茨虽然受很多人追捧,但他的成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盖茨的成功归咎于时代的机遇。
还有很多的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有着他特定的环境与背景。
PS:二辩的盘问总结主要是针对盘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由于时间的*,当然不可能对所有盘问问题进行总结,要紧密结合盘问过程、己方要表达的论点来概括总结。
其作用主要等于是对整个盘问过程进行“查漏‘攻’缺”。
查漏:对己方在盘问过程中出现的可能错误的,或由于时间*没答完整、不清晰但对表达己方观点重要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攻’缺:对对方在盘问环节中出现的漏洞给捅大它,进一步暴露对方缺陷处。
与四辩陈词来说,四辩陈词是整场辩论赛的盖棺定论,一般要求是能结合整个辩论赛来重申己方观点和立场,与一辩的开篇立论首尾呼应,侧重点在强调己方立场。盘问总结的作用刚才已经说了。还有一些细微差别就不多说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9:36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样东西,成功亦如此,别人的成功可以借鉴,复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