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2 03: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4:43
“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李白善作诗,好饮酒。在他生前嗜酒如命,与酒作伴。据记载,李白的酒量极大,他曾说自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而就是这样一个“酒鬼”,竟然能写出一篇又一篇的千古绝唱,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古代的酒和现在的酒有很大的差别 。
我们现在喝的白酒大多是蒸馏酒,而古代喝的却是大多是酿造酒,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最直接的就是度数之间的差别了,蒸馏酒的酒精度数大约在50度左右,而酿造酒最多也不到20度,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可以大碗喝酒,千杯不醉了。
一、古代酿酒技术的变化
据史料记载,酿酒技术最早出现在距今5000多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在这5000多年的历程中,酿酒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酒的种类也因此不断增多,酒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古代造酒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造酒工艺和造酒原料上的改变,在那个科技发展有限的条件下,古人很难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造酒。
因为技术的*,白酒的历史其实并不深远,元朝以后才有了白酒的身影,但是当时人们主要饮用的还是米酒。到了清朝中后期,白酒才流行起来,直到建国以后,白酒才算真正的成为了中国人民餐桌上的主要饮用酒。
(一)酿造酒时代
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最直观体现在度数的改变上,秦汉时期的米酒,最高度数也不会超过5度,当时的酒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液体形态,而是掺杂着米粒的稀米汤形态。饮用之前需要先把碎米给过滤出去才可以直接饮用。这种酒很显然是喝不醉人的,《后汉书》中就曾记载刘备的老师卢植每次饮酒能喝一石,也就是现在的40斤左右。
汉朝时的酿酒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酿酒原料更加丰富,品类也更加多元化,已经有了固定的酿酒比例,十分科学,并且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很多地方开始酿造葡萄酒。
魏晋时期,酿酒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齐民要术》中整理了12种制造酒曲的方法,至今还流传在我国北方一带。
唐朝时期,葡萄酒酿造技术在西域酿酒方法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不需要用酒曲就可以酿造发酵。这一时期已经有了低温加热工艺,这种工艺使酒的品质更高,可以更好地封存,不易衰败,能够长时间运输。唐朝时,度数比较高的酒能达到12度,此时酒的颜色变成了琥珀色,不像过去那样浑浊。
宋朝时米酒的品质才真正定格下来,酒精度数能达到18度,这可以说是古代酿酒技术的极限了,现在纯手工酿造出来的米酒,基本上和宋朝时没有很大的差别。
(二)蒸馏酒时代
元朝时酿酒技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产生了由化学工艺制造出来的蒸馏酒,当时这种酒也不叫白酒,而叫“烧酒”或者“烧刀子”,建国以后才被称为白酒。
这种酒在制作时,要将粮食和发酵的酒具直接拌在一起,放到酒窖进行发酵而后蒸馏,这样的酒度数更高,最多可以达到70度,现在的白酒就是在这种酒的基础上,经过陈放、勾调等工序降度而来的,一般是40度到52度。
元朝时期酒的变革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占领中原,少数民族人民豪放洒脱,喜欢追求刺激的感受,因此这种高度酒比较适合他们,而中原王朝的文人墨客追求那种“微醺”的状态,所以白酒在元朝时期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从元朝到清朝初期,黄酒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用酒。
不过,白酒也有自己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米酒来说,白酒要便宜的多,并且口感更加浓烈,慢慢的白酒得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支持,到了清朝中后期,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国内的粮食越来越珍贵,能够保证正常食用供给就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拿来酿酒,这就导致国内黄酒的价格愈发贵。
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高粱并非主食,成本较低,白酒的度数较大,方便保存。在那个战争年代,白酒就这样凸显出了自己的优势,成为了国内应用量最大的酒。
二、现代酒的流行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条件都非常艰难,在当时的环境下,饮用米酒可以说是很奢侈的了,于是全国上下都推崇饮白酒。国家在制定“五年计划”时,都有关于酿造白酒的内容,就这样白酒彻底取代了黄酒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的绝对霸主,这种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白酒以外,提起当代中国人最喜欢饮用的酒,就不得不提啤酒了。啤酒起源于欧洲,啤酒中独特的清爽口感来源于二次发酵技术。在炎热的夏天,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啤酒所带来的清爽感觉。
在当下传统的酒除了饮用价值以外,还具有文化价值,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酒产品 比如说泸州老窖、四川的剑南春、贵州的国酒茅台等。不同地区酒的制作工艺存在很多不同,口感存在很大的差别。小小一杯白酒,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总结:
中国古代酿酒工艺的变化,主要就是发酵工艺向蒸馏工艺的改变。这种工艺的改变带来的是酒精度数的变化。我们在书中所了解到的千杯不醉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实现。
制酒工艺的改变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经验,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酿酒技术也在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