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4: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18:59
写生是"掌握现实的东西"。积累素材的最初、最好途径。从罗丹大师和古人王在话语中我深深的领悟到,只有写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现实的东西"。只有写生才能"胸中有得""手中有得"为此在继第一课激发兴趣后,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在写生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事物,用心去体验。结合课本自行修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构图创作,完成几幅素材稿。这样就为下一步运用创造技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了准备。
色彩写生:
我们的视觉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万物的色彩:金色的太阳,蔚蓝的天空、火红的晚霞、嫩绿的草地、绚丽的花朵……。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充满了神奇的、变幻无穷的色彩,也可以说,我们生活在色彩之中。而要将我们所感觉到的这些色彩画出来,成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则需要我们对自然界中的这些色彩变化进行科学的观察与研究,了解色彩变化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且使用颜料和画笔,将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和规律表现在画面上——这就是色彩写生。因此,进行色彩写生,是学习绘画是必须接受的基础训练之一,是学习美术的必修课,而且,色彩写生本身,也是绘画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为什么要写生:
绘画的“根”在那里?
现在学习绘画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绘画的书出的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皮毛。绘画从那里来,谁发明了绘画,为什么要这样画?没有人关心这个,学生不关心,难道老师也不关心吗?确实如此,确实一塌糊涂。
我不想说的太远了,现在的绘画已经成为一门科学——美术学(这个词1999年才出现)。我们现在学习的绘画技术是一种外来技术,确切的说是欧洲技术,所以叫西画。这种技术和我们中国的东方画法区别很大。它创立与古代希腊,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完善。十九世纪法国的印象主义彻底解决了色彩问题,直至后印象主义造型的所有的根本问题全部阐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实性绘画也叫古典主义绘画。
这种画法引进我国较晚,有七、八十年的样子。50年代受到前苏联的干扰和影响,传到我们现在确实有些不伦不类,有些人还美其名曰“民族风格”。至今我们的素描体系基本上是前苏联的,而且是走了样的“苏派”。我们的色彩教学推崇的后期印象主义的,也就是|“大色块”画法。我们的速写是中国的传统线描。无怪乎学生成天弄不明白是打交叉线,还是打平行线;是要笔触,还是用大色块;是用一根线画速写,还是用多根。老师也说不清楚,只好糊弄学生说:艺术没有规则,是个性的。这岂只是误人子弟,简直是黑白不分。
我没有让学生们从古希腊学起的意思,起码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干的是什么事,我们为什么要画古希腊石膏像;我们为什么要写生;我们为什么要涂明暗;我们为什么要用大色块。郭振山、刘晓东、周华祥是继承了古人的传统,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象的。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命脉,不要以为背着个古老文明的大包袱就成名成家了,既然你学的是别人的技术,就要及早的、彻底的把根基搞清楚,杂交也要有一个为主,否则节不出什么好果子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18:59
山水画写生
观照体悟 妙对神遇--山水画写生教学散论
说起"写生",现在美术院校的学生一点也不陌生,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谁都有过。但实际上,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观照与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一、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
1.写生的桥梁作用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且往往始终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国画技法,如山水中的皴法等,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方面,以所习技法表述真实山水,另一方面,用大自然中山水的万千姿态,印证传统山水程式,明了这些程式之由来。
2.写生的记录作用
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且不论古代没有相机、摄像机,对不可能长游细察的山水记上一"异"十分必要,即使在现代,有了相机等现代化记实工具,但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3.写生的体微作用
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光从临摹上得到体会,毕竟是吃别人嚼过的馍,"纸上得来终究浅"。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一不小心便会陷入泥古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这里,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也正是这一点,才是现代山水写生教学向传统山水写生观靠拢的起点。
二、现代山水写生教学的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泥古不化"。过分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误区之二:"食洋不化"。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写生中,把国画写生等同于硬笔明暗速写或线描速写。其直接恶果是当速写得心应手之后,无论平时随手挥写,或严肃的创作,所画之作几乎全为一副"速写相"。这些画作,如果光从画面视觉效果看,可能也不错,但却不能称是中国山水画。因直露和肤浅,直接决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当前,"速写相"现象几乎泛滥了全中国,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已无庸多言。令人担忧的是,在许多学者和教授者,甚至能够左右美术发展方向的领导者,仍热衷于此类"嫁接"。一些人全不顾东、西方艺术之间的巨大差别,结果将中国画体系弄得千疮百孔,自断生路。以下我们提出一些由浅入深,最终与传统山水写生观相一致的写生方法,以供讨论。
三、山水画教学的写生法
山水画写生教学,一直是作为美术院校山水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纳入教学计划的。山水画是国画三大门类中,最直接贴近自然的艺术。所以说,教学者在山水画教学中,应掌握常用方法和总体把握。(一)山水画写生教学的常用方法简述如下:
1.局部模写法:适合初学者,
临摹未到熟练程度,真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此时切忌贪大求全。
2.详记法: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适合初步熟练的学者,此时教者即当强调感受之真实,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实"。
3.记异法: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时用。
4.记意法(简记法),只简单记录一个印象,不作详细刻画,类似黄宾虹先生之速记。
5.放*:选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并作较详尽表现,常可有意外收获。
6.映象法:针对整体景物的感受,较简洁的画出大体印象,不求形似,但求达"意"。
7.映象重叠法: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8.重复体味法:此法即留验于此山此水间,留连忘返,反复观照体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烂熟于胸,以致行坐眠食,时刻不忘。石涛之钟情黄山,潘天寿先生之画雁荡,黄宾虹先生之爱观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二)以上诸法以外,根据各人体会,还可有多种写生方法,但其纲领则同是不以山川表面化的真实为目的,而力求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为至高境界。
总体的把握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山水画是宏观的,要在宏观把握中去处理微观,注重整体大感受,防止受拘于一草一木。
2.写生越熟练,越要减少直接对景描画,而多把身心投入观照,体悟造化的神妙,在这里"观"十分重要,通过"观"和"看",努力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3.应特别注重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山水对自己产生的强烈感触,因这类感触往往是你个人特有的体验,努力强化这个体验并表现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迹化的开端,也就是你的绘画风格确立的开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19:00
简而言之---艺术家依照自然景物写实性的描绘作画,这个阶段叫做写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19:00
就是再外面画画 画外面的事物 这就是写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19:01
简单点就是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