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1:58
2012年11月6日,“油条哥”李刚一年时间试验50余次,将油条中铝残留量降到16mg/kg的事被媒体报道,“油条哥”的事迹立即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在新浪四川、腾讯大成网等网站上,“油条哥”的报道被置于首页。微博网友们也纷纷转发相关微博。
成都商报官方微博自6日上午发布关于“油条哥”的微博后立即被广大网友转发,在新浪微博,包括薛蛮子、米瑞蓉等名人也纷纷转发。截至6日下午19点40分截稿时,仅在新浪微博,这条微博已经被转发8502次,并且转发数还在持续增加中,成为当日微博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降低油条中的铝残留量,李刚进行了50多次试验。2012年9月,李刚将自己炸出的油条送到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检测,结果让他欣慰:油条中铝含量仅有16mg/kg,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铝含量的设定为小于100mg/kg。 2011年10月,李刚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不少油条存在铝含量超标的情况,长期食用铝含量超标的油条,可能会造成食用者智力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他决定想办法降低油条中的铝含量,“如果能将油条中的铝含量降低,也会让我的油条更加好卖。”
李刚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水平,但炸制油条的经验让他明白,油条中的铝大部分来自明矾。他最初的设想是,做油条的面粉里不加明矾。
然而,面粉中不加明矾后,做出来的油条“看起个头小,吃起来也是绵的,不松脆。”
首次试验失败后,李刚曾陷入加不加明矾的纠结中。
2011年11月的一天,李刚正在厨房做饭,鸡蛋下油锅后,开始冒泡膨胀。他的脑里闪过一个念头,把鸡蛋加到面粉里,会不会让面团膨胀起来?当天下午,他就开始了试验,把鸡蛋搅匀后加入面团,再炸制成油条,“有一定效果。”
有了初步进展后,李刚尝试着加入更多的东西,荞麦粉、玉米粉、汤圆粉……他还尝试加入了少量的不含铝的膨化剂。
从2011年10月开始,进行了50多次试验。他进行“试验”的时间主要是在下午三四点钟,这个时间段小餐馆没什么生意,他通常会揉两斤面粉,尝试调整每种原料的比例,或者改变面团的发酵时间。之后,将面团下锅炸成油条,效果不错的话,他会记下来;效果差,他就将面倒掉。 2012年8月8日,李刚炸了一斤油条交给这位朋友,委托他将油条送检。这一斤油条随后被送到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130元的检测费,由李刚自己出;12年8月17日,检测结果出来了。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显示,油条中铝残留量为43mg/kg。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对小麦粉及其制品中铝的残留量规定为:小于100mg/kg。43mg/kg符合国家标准。
2012年8月21日,李刚第二次自费委托朋友将油条送至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9月28号,检验报告出炉,结果显示,油条中铝残留量由之前的43mg/kg,降为了16mg/kg。这一次,他主要改进面粉发酵过程。每改变一次,就炸一次油条,看效果怎样。同时调整和面时间和加水量。为了尽量降低油条中的铝含量,虽然他使用的膨化剂不含铝,但他也再次减少了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