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1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2:29
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一、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1、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法制意识2、遵纪守法,做个文明公民3、用法*,维护正当权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每年的3.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
二、遵守单位、行业纪律和规范
1、遵守劳动纪律;2、遵守财经纪律;3、遵守保密纪律;4、遵守组织纪律,其主要内容是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5、遵守群众纪律。
扩展资料
遵纪守法意义:
一、遵纪守法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遵纪守法是从业人员的基本义务和必备素质之一;
2、遵守职业纪律是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二、遵纪守法是从业的必要保证。
1、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仅一个企业部门分工细,一环紧扣一环,而且社会协作越来越广,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2、当代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席卷全球,正如我们在科技发展史中所看到的,一种新的科学发明或技术手段的应用往往具有双重效应,它既能给社会带来好处,又可能产生新的祸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行正常的经济生活,就必须建立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否则社会就会处于混乱状况。
4、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眼下面临新的转折。
5、*说:“我们这样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组织起来呢?一靠思想,二靠纪律。”
三、遵纪守法是道德内涵
遵纪守法从一个法律问题提升为一个社会道德问题,摆脱了法律制度层面的束缚,不再仅仅成为人们被强迫服从的要求,而转变为了人们发自内心肯定遵纪守法是高尚的行为,从而认为遵纪守法是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善和美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遵纪守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2:29
以身作则,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导入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关系着各行各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着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试看以下两个案例:(多媒体投影)
1、16岁的少年陈某将与其家有有关人员过结的13岁小孩陈某杀害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万元。
2、初中生徐某为与另一学生团伙“抗衡”,竟购买*支;1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
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面对目前青少年犯罪的上升趋势,家庭、社会、学校怎样对待?有关专家认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基础,家长的教育素质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现在家长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的素质也提高了,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机关干部,有的是大学教授,但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的教育素质不够,很多“有身份”的人孩子也走上了犯罪道路,这说明我们家长需要提高教育素质。所以我们今天邀请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一下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以进一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如案例二中的小新,其行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非杀人。
3、连续性。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案例二中的徐某即带有鲜明的学生团伙性质。虽可能是因为玩游戏或其它简单原因纠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案例二中小新的手段可谓残忍,一死一重伤的结果非常人所能想象得出的。
6、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案例二中小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严重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7、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案例一中犯罪人陈某正是从报复的而萌生杀害村人陈某的犯意,进而进行勒索。在这类案例中,我认为暴力电影并不是毫无干系的。
8、犯罪手段趋于*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青少年犯罪中“四化”现象极为明显。案例一中,从缴获的工具、*支以及犯罪的过程看,陈某与*犯罪已十分相似,是先有一定的计划并准备一定的犯罪工具,杀人后进行弃尸等等。
三、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的错位,言行举止的失范。
二是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
三是未成年人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显著,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加之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残。一部分在校学生中出现抽烟、酣酒、结拜、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据调查,青少年案犯家庭状况普遍偏差,且多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不当,管理不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孩子交友不慎、迷恋网吧和游戏机以及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是当前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三个主要原因。除未成年人自身因素外,不理想的家庭环境,例如家庭的破裂、父母的不良恶习、盲目溺爱或疏于管教、过于严厉的家教或贫困等,往往是引发其犯罪的直接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进,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及国外流入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另一方面是受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幼稚、敏感而易于情绪化的未成年人受到腐蚀,形成不良心理,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他们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不良后果,并诱发其犯罪。再是一些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经营者把未成年人当成摇钱树,有关部门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未成年人。
(三)、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案例二中的小新正是缺少父母的教育,且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使其辍学而后又沉迷上网最终走进犯罪的深渊。在现实社会中,家庭教育有的也出现了倾斜,有些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烦琐事务和商场上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多数家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小时过分溺爱,致使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性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出现问题,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既给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四)、法制道德教育滞后。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面上还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五)、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以上四方面对于青少年反而言均是外部因素,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由于青少年犯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五、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一个依法治国、崇尚法治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一个富有理性、胸襟宽广的民族必然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民族。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保护性预防。保护性预防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2、堵塞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犯罪预防的措施。给学生普法,学校经常把*课设为法制课,组织学生接受“庭审教育”,参观看守所。孩子懂法要主动而不能依赖课堂的灌输。主要包括: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控制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是指各种针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
4、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指*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原因,要重点进行思想教育,以彻底从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劳动者。
5、在校园教育方面,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还应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平心而论,为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努力。扫黄打非年年搞,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也时常在进行……但风暴过后,沉渣又起,不良的环境始终是社会的一块心病。我们得承认,此前的功夫主要是下在“堵”上了。事实证明单靠“堵”的办法远远不够,还要有“疏”的举措。*同志在成都考察时曾说,未成年人的保护,要多从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疏”的举措着眼的正是机制。
6、家庭教育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有关部门可与青少年家庭签订防止犯罪的责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巩固家庭这个堡垒。
家庭教育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环节。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开端,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首先要从家庭抓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因此,家长应当深刻认识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切实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认真承担起法制教育的义务,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不能“只重生理、不顾心理”、“只讲智育,不讲德育”,或采取溺爱、放任或者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从其刚刚懂事起,培养其知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并教育其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1)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让孩子远离暴力游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网络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了接触网络的机会,网络游戏更是给了孩子们一个充满刺激、好奇的世界。在网络游戏里,他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经验以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在网络游戏里,他们可以充分地调动自己所有的智力资源去控制虚拟世界中的自己,学习、交友,并从中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孩子们在网上获得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世界负面的影响。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小学生已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而不能自拔,不仅耽误学习,甚至诱发犯罪。据报载,今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相约”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我会不会坐牢?” 可见,中、小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实在是弊多利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远离网络游戏呢?我认为,要预防孩子网络成瘾,沉湎于网络游戏,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民主作风,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管理,要告诉孩子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不能玩物丧志,一个人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获得的满足越多,那么,他离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目标就会越远。
学校要和社区、家庭联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闲暇指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同时,要加速少年宫、科技馆以及社区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扩大青少年学生课余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真实而生动的现实世界里健康成长,从而使网络游戏不再成为孩子们业余时间的第一选择。
总之,要帮助青少年学生走出网络游戏的藩篱和误区,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避免家庭暴力现象的出现,以身做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行为失当或家庭教育失控都会在未*犯罪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父母对孩子对于溺爱,放任自流,致使子女小错不改,一步步发展到违法犯罪;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只管自己拼命挣钱,对子女物质要求尽量满足,但疏于管教,部分子女物欲日渐膨胀,精神日渐空虚,最终走上歧路。
从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的足迹来看,除了极少数由于脑子一时冲动,偶然触犯法律外,绝大多数都是起初染上或多或少的不良行为,继而发展到违法直至走向犯罪的道路。“问题少年”的问题在哪里?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问题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李某初中时多次偷拿其他学生的东西,家长知道后竟夸孩子聪明。后来,该学生采取砸锁撬门手段,夜间盗窃某机关大院,盗窃价值达3800余元。当*机关通知其家长时,李父竟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孩子是调皮,咋能是犯罪呢?”
家长应进一步增强家庭责任感,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除了在待人处事、遵纪守法方面给孩子做好表率外,还要掌握对子女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
有位母亲哭诉说,买了18只大虾,孩子一口气吃了17只,剩下一只母亲想尝尝味道,可孩子居然大哭起来,质问母亲:你明明知道我爱吃,为什么不给我留着?我在教学生涯中,也时常感受到孩子的漠然。
“现在的许多孩子,为什么不会被感动?”这个困惑,不单属于哪一个人,而是众人不时可耳闻目睹的事实。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显得刻不容缓。
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应该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吸收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的法制德育教育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一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社会*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青少年犯罪。各级*和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要加大力度,抓出成效。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进行必要的整顿,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阵地。
二要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个性和主要优缺点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说话的语调、动作、走路姿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所以有人说,孩于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生活自由散浸,甚至行为不轨,无疑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当妈妈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忠诚、正直等良好品质时,孩子就建立了一套价值体系,这是他的无价之宝。其实,最好的道德标准是妈妈自己的行为。如果妈妈自己待人不真诚,无视别人的权利,爱记仇等,她的孩子也不会有良好表现……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决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但有不少父母只爱听表扬和赞颂之辞。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往往很不高兴。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孩子隐瞒。有的父母还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脱、辩解,甚至指责别人。其实,这不是爱护孩子的正确做法。一则由于父母护短,孩子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则别人不再反映情况,不利于父母全面了解孩子。但是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总会表现出来。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越短,将来铸成大错,父母会悔之莫及。
三是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一则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有损其身心健康,并可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二则孩子因为慑于暴力,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久而久之,容易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三则孩子的模仿力强,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纳人。所以,父母采用高压手段来“征服“孩子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恨情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学问……
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明确:家长的根本任务就是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孩子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人。
七、引领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氛围就是一本最生动、最实的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素质的高低、家风门风的好坏决定着孩子素质的优劣.。家长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实际对孩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2、和孩子交朋友家长老师和孩子,既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地位是平等的。既然平等,就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 3、要学会沟通,善于沟通加强亲子沟通是填平代沟的重要方法。只有沟通,才能说心里话,才能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消除误会,增进感情。
4、要做研究型家长。研究型家长的含义:既要研究教育的规律,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琢磨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目标是否适当具体,教育方法是否科学,也要琢磨自己的教育态度、教养方式是否对头。家教的实质是教家,即教育家长。家长只有不断去学习知识,才能正确面对孩子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和矩分别是过去画圆型和方型的工具。规矩引申为规章制度. 纪律引申为准则。对于这句话,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规章制度、有规矩;二是做人、做事要遵规守纪,否则就成不了事,做不好人。守法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公民要有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