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02:46
康熙二十六年(1687)新寨建成,取名虎门寨
大自然的神谋妙造,大、小虎头山从江底跃起如门户锁钥,外控珠江口,内护狮子洋,门前水深浪阔,两侧岛屿拦江,形成天堑关隘。明代以前,海防无奈,门户虚掩,自从朱元璋统一中国,南海卫军进驻南头(今属深圳市),为了防御东南沿海倭、蛋勾结内入劫掠,南头建置宏大卫城,另在虎头门专设水寨驻兵防犯。洪武二十七年(1394),南头卫所建竣,又设大鹏,东莞守御千户所控水道两翼,一时海氛宁静。考虑内海无险便将虎头门水寨撤戍,改在武山(威远岛)设陆营。至天顺年间,内河常遭贼犯,营兵又进驻白沙立寨,控制三岔河口。到了嘉靖四十三年(15),海盗继起,拓林叛兵啸聚海上突劫莞城;隆庆二年(1568)倭寇曾一本拥众又直犯广州,虎门水道历受劫扰;万历十年(1582)曾一本余党梁本豪复乱,沿海几无宁日。当时广东总督陈瑞“分水军两路,南路驻老万山防倭,东路驻虎门备蛋,另以两军御外海,两军扼要塞,大败梁本豪,其夹击之役,赖以水道。”鉴于历年之乱,皆因水道无重兵防守,致使海贼披猖,扬帆直入,于是奏准在虎头门、武山等险要之处屯兵扎寨。1588年复建虎门水寨,钦派守备统领,配战船30艘、水兵820人驻防,另在武山配兵180余名相为应援。设防后,海氛绥靖20余年,后将守兵别调,门户再度洞开,盗贼又乘虚入劫。天启二年(1622)海盗李魁奇攻破南头所城,直入虎门劫掠。其时总督王尊德不得不调整防务,并派参将领兵1700余名回防虎门,翌年在武山建寨城,筑铳台,置泛口,内外水陆兼防。但海道稍宁,又分兵移调,到了崇祯年间,削减兵员仅为780余人,与万历年间驻军相仿,而且器械失修,粮饷日减,管理无序,以至李魁奇余部再起复攻南头。内陆山寇乘机纷扰虎门村落,跟着白艚贼刘香又攻破武山寨,杀铳台守兵,焚毁兵船直抵广州海。崇祯十年(1637)红夷兵船直闯三门口,爆发历史上第一次中英之战。明代虎门海防旋设旋废,“海波沸扬,鲸鲵啸聚,未有晏然安享数十年之安者”(明张二果论语);“亟待复设专官,庶门户坚而堂奥安也”(清邓淳《海防要议》)。
明末,武山寨城被毁,加上此地沙淤水浅削弱防卫战斗功能,清朝初年再移寨城建于武山后,称山从寨城(今九门寨旧寨村山麓)。当时太平河道水面辽阔,三门口通木棉洋乃珠江口东西诸邑入莞要道,河口岛角均设营地驻兵。顺治年间,清廷加强防卫,专配参将领兵布防,额设战守兵2180名。康熙初年,东南沿海纷争,清廷实施海禁,虎门划界迁村,当时军防升格为虎头门协,额增战守兵员,配置副将统领。虎门迁海,除海南栅(今南栅)为寨城护卫外,其上下村落,包括白沙、北栅一线强行内迁长达二十年,不准片帆出海,茫茫海隅顿成无人之区,军寨犹如孤城。康熙十九年(1680),谢昌、李积凤结叛寇海,攻破寨城,守将遁走,寨为火毁。至二十三年(1684)海禁解除,重建寨城,选址太平河东畔的石岐岭上。
康熙二十六年(1687)新寨建成,取名虎门寨,城围夯土筑墙,周长186丈。莞人捐输白银七千两。寨城内置兵房、衙署,仍设副将统管虎门内外水域41处营地,后来,由于土墙不坚,久之垣圮。康熙五十六年(1717)改建为砖城,并分设东、西、南三门,各有城楼炮台,械库、兵房也重新修缮,规模之巨,历寨莫及。乾隆年间更是着意加强海防,增添防务设施。二十三年(1758),总督杨应琚奏准虎门军防升格,将左翼镇由广州府移署虎门寨,设总兵、领中、右二营为外海水师,其时寨城兵员配备1700多人,师舟40余艘,虎头门、南山、横档三炮台置炮234门。嘉庆时期,中国贸易为外洋注目,常以护货为名,兵船几度逾越虎门。嘉庆十五年(1810),两广总督关熊光因此渎职被革。百龄按任后奏陈:“粤东地滨海洋,水陆营务甚繁,非提督一员所能经理,请添设水师提督驻扎虎门地方,移改左翼镇总兵各员酌添兵丁以重边防。”至此,虎门军防再度升格水师提督驻署虎门寨,统辖广东全省水师,领中、左、右、前、后五营驻守虎门防线,虎门寨驻中、右二营配兵3580人。从此,虎门提督建制一直延至清末,虎门寨城一直为广东海防的最高指挥署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02:46
康熙二十六年(1687)新寨建成,取名虎门寨
大自然的神谋妙造,大、小虎头山从江底跃起如门户锁钥,外控珠江口,内护狮子洋,门前水深浪阔,两侧岛屿拦江,形成天堑关隘。明代以前,海防无奈,门户虚掩,自从朱元璋统一中国,南海卫军进驻南头(今属深圳市),为了防御东南沿海倭、蛋勾结内入劫掠,南头建置宏大卫城,另在虎头门专设水寨驻兵防犯。洪武二十七年(1394),南头卫所建竣,又设大鹏,东莞守御千户所控水道两翼,一时海氛宁静。考虑内海无险便将虎头门水寨撤戍,改在武山(威远岛)设陆营。至天顺年间,内河常遭贼犯,营兵又进驻白沙立寨,控制三岔河口。到了嘉靖四十三年(15),海盗继起,拓林叛兵啸聚海上突劫莞城;隆庆二年(1568)倭寇曾一本拥众又直犯广州,虎门水道历受劫扰;万历十年(1582)曾一本余党梁本豪复乱,沿海几无宁日。当时广东总督陈瑞“分水军两路,南路驻老万山防倭,东路驻虎门备蛋,另以两军御外海,两军扼要塞,大败梁本豪,其夹击之役,赖以水道。”鉴于历年之乱,皆因水道无重兵防守,致使海贼披猖,扬帆直入,于是奏准在虎头门、武山等险要之处屯兵扎寨。1588年复建虎门水寨,钦派守备统领,配战船30艘、水兵820人驻防,另在武山配兵180余名相为应援。设防后,海氛绥靖20余年,后将守兵别调,门户再度洞开,盗贼又乘虚入劫。天启二年(1622)海盗李魁奇攻破南头所城,直入虎门劫掠。其时总督王尊德不得不调整防务,并派参将领兵1700余名回防虎门,翌年在武山建寨城,筑铳台,置泛口,内外水陆兼防。但海道稍宁,又分兵移调,到了崇祯年间,削减兵员仅为780余人,与万历年间驻军相仿,而且器械失修,粮饷日减,管理无序,以至李魁奇余部再起复攻南头。内陆山寇乘机纷扰虎门村落,跟着白艚贼刘香又攻破武山寨,杀铳台守兵,焚毁兵船直抵广州海。崇祯十年(1637)红夷兵船直闯三门口,爆发历史上第一次中英之战。明代虎门海防旋设旋废,“海波沸扬,鲸鲵啸聚,未有晏然安享数十年之安者”(明张二果论语);“亟待复设专官,庶门户坚而堂奥安也”(清邓淳《海防要议》)。
明末,武山寨城被毁,加上此地沙淤水浅削弱防卫战斗功能,清朝初年再移寨城建于武山后,称山从寨城(今九门寨旧寨村山麓)。当时太平河道水面辽阔,三门口通木棉洋乃珠江口东西诸邑入莞要道,河口岛角均设营地驻兵。顺治年间,清廷加强防卫,专配参将领兵布防,额设战守兵2180名。康熙初年,东南沿海纷争,清廷实施海禁,虎门划界迁村,当时军防升格为虎头门协,额增战守兵员,配置副将统领。虎门迁海,除海南栅(今南栅)为寨城护卫外,其上下村落,包括白沙、北栅一线强行内迁长达二十年,不准片帆出海,茫茫海隅顿成无人之区,军寨犹如孤城。康熙十九年(1680),谢昌、李积凤结叛寇海,攻破寨城,守将遁走,寨为火毁。至二十三年(1684)海禁解除,重建寨城,选址太平河东畔的石岐岭上。
康熙二十六年(1687)新寨建成,取名虎门寨,城围夯土筑墙,周长186丈。莞人捐输白银七千两。寨城内置兵房、衙署,仍设副将统管虎门内外水域41处营地,后来,由于土墙不坚,久之垣圮。康熙五十六年(1717)改建为砖城,并分设东、西、南三门,各有城楼炮台,械库、兵房也重新修缮,规模之巨,历寨莫及。乾隆年间更是着意加强海防,增添防务设施。二十三年(1758),总督杨应琚奏准虎门军防升格,将左翼镇由广州府移署虎门寨,设总兵、领中、右二营为外海水师,其时寨城兵员配备1700多人,师舟40余艘,虎头门、南山、横档三炮台置炮234门。嘉庆时期,中国贸易为外洋注目,常以护货为名,兵船几度逾越虎门。嘉庆十五年(1810),两广总督关熊光因此渎职被革。百龄按任后奏陈:“粤东地滨海洋,水陆营务甚繁,非提督一员所能经理,请添设水师提督驻扎虎门地方,移改左翼镇总兵各员酌添兵丁以重边门寨城一直为广东海防的最高指挥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