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蝾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3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13


蝾螈

  蝾螈的外形与蜥蜴非常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片,有些人愿意饲养他们为宠物,也有很多动物园展示它们当观赏动物。它们主要是靠皮肤来吸收水分的,过于寒冷的季节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蝾螈又称火蜥蜴、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其中的一类。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类蝌蚪两栖动物。
  中文学名: 蝾螈
  中文别名:火蜥蜴、水八狗、四足鱼、潜水狗。
  英文名:Salamand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亚纲: 滑体亚纲(Lissamphibia)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个亚纲。
  目:有尾目(学名Caudata)
  亚目: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俗称火蜥蜴
  科: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种: 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
  分布: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14

蝾螈是一种陆栖动物。
蝾螈,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蝾螈出世以后,一般都要经过幼体时期,这个时期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年。幼体长有外鳃和牙齿,没有眼睑。这些特征可能会保留到性成熟。栖息在北美洲东部的一种泥蝾螈和墨西哥中部的蝾螈都有这个特性。蝾螈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它们依靠皮肤来吸收养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在环境温度降到0℃下以后,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觅食。有些则在繁殖季节才从地底下出来,或者是到温度和湿度适合于它们生存的时候才会露面。有些种类的蝾螈,特别是属于无肺螈科的蝾螈,完全是陆栖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14

蝾螈[róng
yuán] 百科名片  蝾螈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中文学名:蝾螈拉丁学名:salamandrae二名法:Pogona vitticep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两栖纲目:有尾目亚目:蝾螈亚目分布区域:全球

目录

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主要品种特点繁殖保护级别饲养其他相关动漫游戏展开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主要品种 特点 繁殖 保护级别 饲养 其他相关 动漫 游戏展开编辑本段外形特征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1]蝾螈是一种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们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有些被人们当成宠物来养。[2]外形结构[3] 蝾螈是蝾螈科的1属。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

 东方蝾螈

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霸王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3米。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重要特点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雌雄区分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

 

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编辑本段分布范围蝾螈,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

 墨西哥虎纹蝾螈

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1]编辑本段生活环境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

 红腹蝾螈

),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1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 1对细长的平衡枝。蝾螈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虫。编辑本段生活习性蝾螈出世以后,一般都要经过幼体时期,这个时期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年。幼体长有外鳃和牙齿,没有眼睑。这些特征可能会保留到性成熟。栖息在北美洲东部的一种泥蝾螈和墨西哥中部的蝾螈都有这个特性。蝾螈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它们养靠皮肤来吸收不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觅食。有些则在繁殖季节才从地底下出来,或者是到温度和湿度适合于它们生存的时候中,才会露面。有些种类的蝾螈,特别是性于无肺螈科的蝾螈完全是陆栖动物,它们远离河流和池塘的日子。[1]世界上有几百种蝾螈,分布各地的潮湿环境中。

 蝾螈

因为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分的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活于潮湿的环境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由此得知在饲养蝾螈时,环境中接近饱和的湿度,与可供进食、躲藏及休息的水塘是不可或缺的。多数的蝾螈都是个性相当温和的种类,所以饲养者可以依据饲养的能力与空间的调配来决定饲养密度与数量。饲养蝾螈可以观察到相当多奇特的生物行为,而其中又以足部的再生、奇特的交配行为与陆栖与水栖型的交替最具有色。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格外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虎螈主要生活在北美,最常见的种类生活在墨西哥,身长在二十五厘米左右。鉴于虎螈的一生非常特殊,科学家借助虎螈来研究两栖动物的生长与进化过程。美西螈的幼体有时候终生都不演变成为成熟虎螈的形状。和成熟的虎螈一样,美西螈也能繁殖,这种情况称为幼期性熟。无肺蝾螈大多数蝾螈都通过皮肤和肺呼吸,但也有大约250种根本没有肺。无肺蝾螈只有通过皮肤和口腔呼吸,一些蝾螈居住在湍急的溪流里,那里水中含有氧气。陆居种类必须一直保持皮肤湿润,这样氧气才能通过皮肤上面的一层水进入血液。编辑本段主要品种火蝾螈火蝾螈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高山森林中,因为在凉爽的森林里可以找到遮荫和潮湿的栖息地。由于喜部分蝾螈品种(10张)欢藏身在枯木缝隙中,当枯木被人拿来生火时,它们往往惊逃而出,有如从火焰中诞生,因而得名。火蝾螈与大多数两栖类一样是偏向夜行性的动物,它们夜里出来,通常是在雨后去捕食像蚯蚓这类的猎物。它们在陆地上交配,但是雌性火蝾螈在池塘和溪流里产下幼螈。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其它威胁,火蝾螈总数量在下降。[4]泥螈泥螈(mudpuppy)亦称泥小狗,因其能像小狗一样汪汪叫而得名。泥螈是最大的一类蝾螈,成体体长约20~60厘米。体色为灰色或棕色,间有稀疏的浅黑色斑点,尾鳍呈赤*,头和躯干扁平,尾侧扁,腿粗短,有四趾。泥螈最容易被辨认,因为它们有三对鲜红的、浓密的外鳃,终身保留。它们分布于北美东部,栖息在湖泊、池塘、河流和溪流的底部,从来不离开水,以小动物或其它水生动物的卵为食。[5]斑点钝口螈斑点钝口螈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明亮的*斑点,它们大部分时间都隐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们分布于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研究发现斑点钝口螈的数量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它们对生态变化很敏感。某些栖息地水的酸度增强、栖息地的丧失和宠物贸易导致斑点钝口螈的数量减少。  [6]帝王蝾螈帝王蝾螈是伊朗的特有物种,属于比较稀有的小型蝾螈类,其身上花纹最特别,黑白花的底色上搭配上橘色的四肢、腹部和背脊线,十分吸引人,在宠物贸易中的价位也是蝾螈中比较高的品种。帝王蝾螈在互联网上的交易频繁使其数量的下降率已经高达80%,同时,野外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难度又比较高,需要23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才能存活,因此恐怕有灭绝的可能。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帝王蝾螈列入濒危物种行列。[6]红蝾螈红蝾螈是一种砖红色陆栖北美蝾螈,栖息于北美东部林地。红蝾螈在水中孵化并繁殖,但在陆地上度过其生命的幼年阶段。其身上明亮的橙色或红色图案警告捕食者它们的皮肤有毒,这样当它们寻找食物时,会使天敌离得远远的。[2]墨西哥钝口螈墨西哥钝口螈主要食物:蠕虫,昆虫或小鱼。墨西哥钝口螈,拥有断体再生能力。平均寿命:10~15年。仅分布于墨西哥的一个湖泊中,为两栖动物纲有尾目钝口螈科。
墨西哥钝口螈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东方蝾螈东方蝾螈(英文名:Chinese
fire-belliednewt
)为蝾螈科的动物,含河豚素,禁止食用及喂食。蝾螈躯体较小,泄殖腔孔隆起,孔裂缝长,内侧可看见明显的绒毛状突起的是雄蝾螈。躯体较大,腹部肥大,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内侧没有突起的是雌蝾螈。该物种分布在中国中部及东部。[7]东方蝾螈(23张)红背无肺螈红背无肺螈因其背上的红色条纹而得名。它们只在陆地上生活,并远离池塘和溪流,不经历水生幼体阶段。最奇特的是它们没有肺,靠皮肤和口腔内膜呼吸。受到威胁时,自断尾巴从而逃避敌害。[5]蓝尾火腹蝾螈蓝尾火腹蝾螈(The blue-tailed fire-bellied newt)有明亮的橙色腹部,尾部呈蓝色。[2]这种蝾螈的名字来源于其身上的绿色大理石斑纹和黑色斑纹。身长120~160毫米,为蝾螈中体型较大者。它们分布于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栖息于林地,接近池塘或其它水源的地方。[6]其他物种编辑本段特点蝾螈是很害羞的动物,它们通常藏在潮湿的地方或水下,它们的皮肤光滑而又粘性,尾巴很长,头部很圆。它们中许多种终生在水中生活,而另一些则完全生活在陆地上,甚至有些完全在潮湿黑暗的洞穴中生活。大多数的蝾螈,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中生活,都要在水中繁殖。蝾螈所经历的一系列幼态发育过程称为蜕变。陆栖蝾螈在陆地产卵,幼虫的发育发生在卵内。当幼仔孵化出来后,看上去就像成年的微缩版。水栖蝾螈在水中产卵,孵化后成为像蝌蚪样的幼虫,最终它们失去鳃,有些蝾螈不产卵,可以生下完全成形的幼仔。再生能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只虎螈

一种被称之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对蝾螈的再生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帮助科学家控制这种过程,甚至能够将其应用于人类。如果巨噬细胞被系统性剔除,蝾螈便会失去肢体再生能力,形成疤痕组织。此前一度认为巨噬细胞不利于再生过程。这项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愈合的早期阶段没有巨噬细胞的参与,再生就不可能出现。需要研究巨噬细胞如何促成再生过程。蝾螈的组织再生过程不会产生疤痕,几乎完美复制受损前的部位。将蝾螈视为完美再生的一个模板。除了拥有治愈受损脊髓和大脑损伤这样“圣杯级”的应用外,研究蝾螈的愈合过程还有助于研发一系列新疗法,用于治疗大量常见疾病,例如心脏病和肝病,这些疾病都与纤维化或者疤痕联系在一起。研究无疤痕治愈手段能够大幅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研究显示很多动物都有再生能力,但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关闭了这种能力。[8]基因蝾螈的基因组相当庞大,比人类基因组大十倍。蝾螈转录组有超过120,000个RNA转录本,约有15,000个转录本编码蛋白质,而且其中有826个转录本是蝾螈所独有的。此外,有些序列在原始组织和再生组织间存在差异性表达。[9]防卫蝾螈无论在地表、树上、或是地下都能用它们短短的四足十分缓慢地爬行。厉害的是,它们可以用前足或者趾尖在池塘底部泥泞不堪的表面上行走,借助摆动尾巴来加快行走速度。蝾螈大多体色鲜明美丽,但它们是有毒的,它们就利用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告诫来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动的猎食动物就会敬而远之了。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巴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出现一条长蛇被蝾螈的粘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场面。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着,兜着走。编辑本段繁殖原始形式的蝾螈(如鲵亚目)繁殖的形式是体外受精。一些较高形式的蝾螈则是体内受精,在这种形式下,雌性蝾螈通过自己的泄殖腔开口把雄性蝾螈排泄的精子包囊吸入体内。大多数蝾螈在水中繁殖,也有一些,如大部分无肺螈科的种类在陆地上繁殖。[1]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雌蝾螈产卵后伏
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交配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分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度角、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
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1对细长的平衡枝。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编辑本段保护级别中国大蝾螈、日本大蝾螈等十几种蝾螈属濒危动物。[1]编辑本段饲养容器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水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残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1~2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食物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在超市购买冷冻虾,解冻后切成小块喂食,或者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