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3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52
对修净土的人来说,阿弥陀佛名号非常重要。世尊在《无量寿经》中教导往生修法时,强调的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在《阿弥陀经》里也是直接指示,一日到七日一心持名。在《观经》里也是如此。按照善导大师的解释,释迦佛的本意还是要让众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流通分里有这样一句话:“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对此,善导大师解释说,以下要说的就是释迦佛付嘱弥陀名号,使它流通于千秋万世。*前面虽然说了定善、散善两门的利益,但按弥陀本愿来说,就是要让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其实,持名法门的根源,推究到底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尤其是十八愿所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愿生极乐国土,乃至十念,无不往生。对于“乃至十念”,善导大师明显地解释为称佛名号。可见,这是阿弥陀佛实现普度众生成佛的究竟方便。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首先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怎么成就的。弥陀名号由法性缘起力所成就。具体来说,阿弥陀佛首先在因地发起大愿,然后由愿起行,住在三摩地中,经由无量无数劫修集无数善根,是以这种缘起力来成就的。
首先讲发愿的情况。总的在宋译《无量寿经》里说得很明显:“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分别来说,就是弥陀愿海所讲的各条成就名号的大愿。像是以名号摄持往生,众生闻信名号而成就陀罗尼、三摩地,在成就佛果之间常修梵行、具足德本,得到世人恭敬,转女成男,证得三种无生忍等等。
这样发愿后,宋译里讲:“为了庄严佛刹,法藏菩萨入三摩地,经历无数劫修持菩萨行。不生贪心、?心、痴心,也不起欲想、?想、痴想以及色声香味触想。一直心不迷乱,口不喑哑,身不懈怠。唯一乐于忆念过去诸佛所修的善根以及所行持的寂静行。远离虚妄,守持律仪,常常以爱语饶益众生。对于佛、法、僧三宝,具足信重、恭敬、调顺、柔软的善心和善行。依于真谛门种植无量善根,心中了达空、无相、无愿、无为、无生、无灭。在世俗中,善护身、口、意三业,从来不说别人的过失,不失坏律仪,心地清净无染。对于所有的国城、聚落、男女、眷属、金银财宝,乃至于色、声、香、味、触等一切世间*,心里都没有任何耽著。恒时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多的善行,来利益、安乐众生。具足一切行为轨范,善根十分*。”像这样,一直入在三摩地中,在无量无数劫里,修集了不可思议的善根。以积聚无量无边、无法说尽的菩提善行,来成就名号。
这样就知道了名号的由来。今天这句名号已经成就,被称为无上的如意宝性。就像《往生论注》所说,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所以,我们必须对由万劫无量功行所庄严的,无上如意宝体性的弥陀圣号,生起极大的崇仰之心、受持之心,把它珍重执持在心里,这样就决定能*一切所求。
(注:本文选自智圆法师讲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53
谛深大师开示:阿弥陀佛名号
http://www.dishendashi.org/text/58d92e9835fc147f745bc0
(群中有人问:大家都在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有的能往生,有的不能往生?)
座下弟子,阿弥陀佛名号于不同世界有不同名号,乃至于一世界也有不同名号,乃至不同名号之下有不同发音。譬如有人,生来有乳名、青年有大名、上学有外号,虽各种称谓不同,实皆其一人也。阿弥陀佛名号于诸多不同称谓皆阿弥陀佛本尊亦复如是。
善知识,何故有人同修同念阿弥陀佛,却有的能往生、而有的不能往生者,因所念之人虽皆称阿弥陀佛名号,但应者不同,有的是阿弥陀佛来应,有的非阿弥陀佛来应,乃邪魔外道来应。何故是说?
阿弥陀佛名号,于不同世界,有不同应体,也就是说虽皆为阿弥陀佛语言称谓,但所指本体不同。譬如:中国话中,路西是指路的西面,英语中的“路西”是指透明的意思,而“路西”还指人名,没有意思。是故,当有人在中国称路西的时候,人们以为是指路的西面,在国外的时候,人们以为是指透明。是故当人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因自己的因缘不同,最后所成的果报也不同。
善知识,十方世界之中,释迦牟尼佛弟子称阿弥陀佛,乃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尊是也,有世界称阿弥陀佛,乃大树也;亦有世界称阿弥陀佛,乃山丘也;亦有世界称阿弥陀佛,乃水粉也;亦有世界称阿弥陀佛,乃白云也;如是等等,无量无边无数阿弥陀佛名号,乃无量无边无数之人之物等等称谓。
是故善知识,入佛门修行,莫以罪孽障碍为应,当知凡有言说皆无实义之本质也,当知凡有言说皆有实义之本质也,当知虽一称呼有万千差别,当知万千称呼一门超出。
善知识,莫于种种邪魔外道,以愚弄大众故假佛所说法诓骗众生,当知佛所说法皆当机说、当意说、当因缘果报说。
善知识,云何有人,错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错解无量寿经,以是称法,称末世唯一救众之本,自己愚痴又愚昧他人之做也。
善知识,汝等当知,戒律为修行之道,非说非不说,道为其本。是故佛说: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善知识,若于佛法末世,若有人以某种法、某种名、号称佛法者,当以是为镜,令其有悟。谛深2016,4,28日应弟子问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