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7:3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4:04
在中国古代,虽然皇帝需要那些能够打好战斗的有能力的将军们,但是一旦国家稳定下来,大多数的将军都会因为他们的功高盖主,让皇帝感到危机。像白起,李牧,韩信,岳飞等人都是因为这样被处决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最后功成身退。
郭子仪
郭子仪早年是武状元,但没有得到重用。 安石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领兵秦王,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唐。 虽然他两次被解除了军事权力,但是安然无事的,并且被再次重用。 公元779年,郭子仪被皇帝尊为“尚父”,加上太尉的头衔。 在历史书籍被誉: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总的来说郭子仪不但是武功了得,而且非常善于从*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文武双全,忠智具备,在当时复杂的战场立下不世之功,也能在下呢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王翦
王翦,秦国名战,秦代杰出的军事家。 秦始皇横扫六国,除当时的韩国外,其他五国都被王翦及其儿子所灭亡,为秦国的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戎马,可以说是功盖千秋。 秦始皇非常感谢他们的功绩,尊王翦为师,并且封他的儿子作为大将军。后来当他再度出山灭了楚国之后,无论当时秦王如何劝说都决意彻底隐退了,从而得以善终。
总的来说,功高盖主还能善终的,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能审时度势,很好地处理跟皇帝的关系,最重要的当朝的皇帝是为明君,不然也是很难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4:05
在历史上,皇帝需要那些能够帮助他的人,但是国家太平,稳定了下来,多数的将军和智士又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让皇帝感到危机。像白起,韩信等。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最后功成身退,得以善终,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楷模。
一:商周时间,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72岁遇周文王,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也是齐国的缔造者,可谓做臣能把臣能做到让君没有话说,做君也是有他自己的一套,也可以做好。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二: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三:秦汉时间,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四: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在刘备死后开府治国,也算是到了功高震主的时候了,但刘禅还是很敬重他的,虽然是病逝五仗原,人难免生病,可以说是善终。
五: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以当时曾国藩能打败在南京建都的洪秀全集团,他也是有实力自立为王的,但他不这么做,他还是保守忠君爱国的本分,最后也是得以善终的。
欢迎关注出干货的工程师“他说历史与生活”公众号,过好现实的生活,搜索可找到我。
图片均来自网络,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