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大过年读书笔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15:20

抱歉这篇文章的前半段写了,却没打算发出来,包括书名。后面有照片。一方面,知道这两个人的人不多,另一方面,大过年的也别添堵。书的内容就不提了,现在是写读后感的时候。

其实我仍然是在继续琢磨第一天关于梁启超思想转变的原因。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之一,为什么后来他的思想又发生了转变呢?不然他为什么能够写出《新民说》顺便把七个孩子都送出国读书然后他们又全都回国了呢?

留心寻找,除了康梁以外,世界上类似的人还真不少, “一个人如果30岁以前不是社会主义者,他的良知就有问题;如果到了30岁以后还是社会主义者,他的脑袋就有问题”这话据说是乔治•克列孟梭在上世纪20年代说的,克列孟梭(1841年9月28日—1929年11月24日)是法国*家、新闻记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家之一,他的*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事件紧密相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利之父”。他也是由激进派而晚年的保守派,当年著名作家左拉致法国总统的公开信醒目的通栏标题《我控诉!》便是克列孟梭所拟,何其畅快淋漓,一幅*景象,但到了晚年他却背弃了自己原先的主张,抛弃了社会改革的诺言,并以*手段平息高涨的群众运动,最后被法国抛弃,死时默默无闻。在他死后的十年间没有一个法国*家曾在公众场合提起他的名字。就像梁启超一样。

我们以前听到的说法是,梁启超晚年趋于保守,*意志消退了,渐渐的变成了时代前进的阻力。没说他最后沦为“可耻的叛徒”便算是客气了,这便是第一天我谈到当年傅斯年给朱家骅写信替梁思成兄弟求情的时候连他都需要预先加上一句“梁任公虽然是*的敌人”的原因了。梁启超站在了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前面,虽然他曾经是仁人志士。连当时的*都这样看他,是敌人。反动派。

是这样的吗?

他就是个跑龙套的过客,在戊戌变法的那场戏中登场亮相,然后就离场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然后他就变坏了?

真是这样吗?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呢?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为什么又没有自己去想呢?

我们看到的都是结果和事实,事实后面的*是什么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去想探究,我们甚至没有去探究“为什么我们自己居然没去想到探究”这件事。“结果”都还没拿到手,有时我们很容易就已经决定开始让自己下“结论”了。不经过思考和验算结果,就下结论。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面,除了18年的戊戌变法之外我们还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件,最近的一次是27年前,北方也曾经有过一次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也有些有点像六君子的人出现,结果遭遇和下场也有点和梁启超他们一样。不过梁启超*日本14年,甚至还没有到14年,在他去了国外3年,去了美国访问一段时间以后自己的观点就发生了改变。我有点奇怪的是,为什么后来有些人27年都还没有反思呢?这有点可惜。究其原因,我猜想可能我们的血液里面有了某种自己不易察觉的病毒,一直延续到现在。它,让我们无法完成全面系统的自检动作,甚至我们脑袋里根本就没有这个程序,我们不会自检,只会检查别人。

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反思一下,从另外的角度再计算一次。想一下为什么梁启超会变、克列孟梭会变而我们没变?自检动作完成不了,我们只会一遍一遍的死机、重启、再死机、再重启,这真会害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至少,会和孩子们吵架;而且我们成年人之间也会吵架,还不知道为什么吵。最好我们能够把自己个人体内的这个病毒找到,并揪出来。而不是指责别人。

我们太容易碰到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经过思考就马上直接得出结论。一旦发现事情的结果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的时候,就马上开始指责别人评价别人。既不深入了解也不会反向思维。耐心不够,旺角有些小摊贩与*发生了一些冲突,港大的年轻人也加入进去了,它就那么大点事情。美国的六十年代、前几年的占领国会。现在满世界还在ISIS呢,很严重吗?当然非常严重,只是你不关注罢了,事实上它比旺角严重多了,是个天大的事。然后又怎么样呢?法国人就不活了?我们太敏感。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绝大多数的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都只是拎着嘴巴就去了,根本就不带耳朵,更不带脑袋。我现在常常不仅仅要着带着上帝给我的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有时两只耳朵还不够用,于是我还得随身带着录音笔。回家以后我再听一遍,然后,才用脑袋去想。然后,才用嘴巴。

没受过博雅教育不重要,但懂得思辨,有点耐心,搞明白了再下判断,还是挺重要的,因为不换一个思路去想问题、不去逆运算一下,而一直在同一个解题步骤下去检查作业,你怎么重复计算,得出的都是同一个答案。

我们动不动就喜欢争吵。注意,不是辩论(debate)而是争吵(quarrel)。争吵不成就*,*发生之后就指责,指责不够就再争吵…。其实,Debate还是很不错的,辩论一下,我说的未必都对,但我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别慌着就扣帽子?定性为反**,那不*得我跳起来?

看上去,我们似乎有点不懂得思辨呢、不懂得系统思考?其实,有多少家庭的夫妻之间、父子之间,不都是一样的?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仅仅就是缺少了一个什么博雅教育这么一个原因吗?关于这个问题的总结,我后天再说。因为明天我还打算继续从另一个角度,接着再说一下——如果不懂得思辨和系统思考就采取行动,会给我们、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