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5:58
越剧样林嫂问苍天方亚芬用(弦下调)腔唱。
弦下调据说是范瑞娟老师在山伯临终时开始的,也叫弦下腔。
一般弦下腔的唱腔每个音节转弯比较多,字节比较长,比较哀怨隽永,多用于表达悲痛的心情,不过也有用于欢快的唱段!如《山伯临终》《祥林嫂问苍天》《祥林嫂拖孤》《情探行路》《子建哭灵》《单恋》《追念》等等。
弦下调 简介:
越剧主要曲调之一
1944年,范瑞娟在越剧老调“落字调”“六字调”“尺调腔”等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与琴师周宝才配合,创作发展成了优美舒展,深情隽永的“弦下腔”。
“弦下腔”属于D调,胡琴定弦1-5。“弦下腔”是“尺调腔”的反调,适于表演悲愤激越的情绪,剧中人物最哀伤时往往用“弦下腔”。如:《梁祝》“山伯临终”;《祥林嫂》“风满天、雪满地”;《红楼梦》“宝玉哭灵”;《单恋》“霍姜妻永别了”;《宝莲灯》“对月思家”等
《曹植与甄洛》中的“玉佩斑斑凝血泪”、《红楼梦》中“宝玉别林”的前几句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弦下腔”的板式与“尺调腔”一样齐全,表演能力非常强。
越剧样林嫂问苍天方亚芬用(袁派)腔唱。
越剧袁派(袁雪芬创立)
1942年10月起,在进步话剧的影响下,在大来剧场开始越剧改革,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包银,聘请专职编剧、导演、舞美设计、舞台监督,成立剧务部主持演出活动,在越剧界首次建立起正规的编戏、排戏制度;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衣箱制,参照古代绘画,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打破传统的舞台形式,采用立体布景、油彩化装、灯光、音响,逐步形成综合的艺术机制。在表演上,博采众长,将话剧、电影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与昆曲载歌载舞、重视形体动作美化的长处吸收到越剧中,加以融化、创新。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的〔尺调〕腔,后被其他越剧演员吸收、不断丰富,发展成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不同的流派。其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被称“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