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4: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4 04:25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二十六日,河间市三十里铺毛公墓前,一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纪念诗祖毛公诵诗会在一片青翠的车前子丛中举行。参与者包括来自河间本地以及北京、石家庄、黄骅等地的《诗经》研究者和爱好者,他们共同参与了祭祀和朗诵活动,其中几位年长的老人用古韵演唱《诗经》,为现场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被誉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间歌诗”在这一天再次焕发生机。71岁的唐永辉老人演唱《关雎》时,其悠远古朴的歌声仿佛穿越时空,让人沉浸在《诗经》的纯真与苍凉之中。紧接着,69岁的退休教师刘长友献唱《汉广》和《鱼藻之什》中的《青蝇》,其深情的演唱让人回味无穷。盲人裘孝信则以《诗经》中的“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展现了独特韵味,令在场学者深感获益匪浅。
“河间歌诗”起源于毛亨、毛苌在河间教授《诗经》的时代,元代毛公书院的建立使其愈发兴盛。如今,尽管一些会用古韵演唱《诗经》的老人年事已高,但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亟待抢救和整理。河间市文化局田国福提到,河间市地处冀中平原,是《诗经》毛诗的发祥地,民间歌诗的传统代代相传。
《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关雎》、《蓼莪》等民歌在河间仍以古韵流传,象征着河间歌诗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不仅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也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河间诗经村等村落,依然保留着《诗经》“活态”文化的传承,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发扬。
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河间歌诗流传于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河间歌诗是代代口头相传而来,在村里,闲暇没事的时候,老人们会凑在一起,用古韵做诗演唱,以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