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9: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3:26
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通常被称为宣统帝或清废帝。由于清朝的终结,中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其后继政权,并未给予他庙号和谥号。然而,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的身份,使得他的家族在的后裔在1967年自行给予了他庙号“宪宗”和复杂的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在2004年(也有一说是2002年),又有一建议提出,将溥仪的庙号改为“清恭宗”,谥号则为“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市八宝山*公墓的“献陵”,同时,他的皇后婉容被尊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从谥法的角度来看,这些庙号和谥号都包含了对溥仪一生的评价。例如,“恭”代表知过能改,谦逊顺从;“愍”则体现了他在国事中的忧虑和牺牲。虽然这些庙号和谥号是民间的,与正式的*封号不同,它们依然反映了人们对溥仪生平事迹的认可和纪念。
总的来说,虽然这些庙号和谥号并非官方认可,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解读溥仪的一生提供了一种民间视角和情感寄托。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十位皇帝,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生于北京什刹海醇亲王府内,为第二代醇亲王载沣长子,母为醇亲王妃瓜尔佳幼兰。在位3年(1908-1912年)。1912年2月12日退位。病故于1967年10月17日,享年61岁。葬于河北华龙皇家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