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反腐力度!一千字以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7:3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如何看待现象
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转型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济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适应新要求的具体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在这期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已屡见不鲜。
问题已成为涣散民心、削弱党的形象和威信、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绊脚石,直接威胁着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简单的了解一下目前中国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在案通缉的携款潜逃的嫌犯就有4000多名,涉案金额达500多亿人民币。贪污、挪用、逃资海外、消费„„,光是吞噬国有资产的方式就不可胜数。这些人涉及到党政机关各个方面,他们的职务小到科室级干部,大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无形的损失来看,其社会危害性特别大,它损害了党和的形象,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政机关用人不透明
2、对的行为防范不周到
3、对的行为惩治不力
4、改革与社会转型时期的问题
5、的权力缺乏科学的运行
6、中国的人事制度特点:官本位。
作为世界上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的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仅在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执政党的地位也构成严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转换,法制不健全,以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现象在中国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反成为的一大重要任务。
如何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
权力产生,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的十四大以后,党提出反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近十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个方针,反斗争在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通过现有的那些数据,我们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现象,要依据我国国情,实行综合治理,制定长效防范措施,达到最终消除目的。以下,是我一些粗浅建议: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与源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搞好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理想信念动摇,必然导致精神贫弱、思想空虚,错误的观念、的思想就会趁虚而入。现在,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预防问题上并不存在天然的免疫力,如果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就会导致群众观念淡薄,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就会导致精神不振,道德操守滑坡,就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甚至跌入的泥坑。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甚至高级领导干部,那么容易就陷入泥潭,究其根源,还是在思想上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第一道防线。
第二:不断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我们现有的廉律体系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而此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由于反腐斗争的形势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新的样式和类型的现象不断产生和发现,这就需要不断产生相应的法律条文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
同志指出:“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因此,能否有一套严格而又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是防治现象,进行反斗争中有无强制性对策的问题。
第三:加强监督
对廉政建设和消除来说,加强监督是关键。如果不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那么就是有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也会是一纸空文,只有做到违法必究、一查到底才能真正贯彻好指定的各项廉律。且法律监督体系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监督程序和一个职能健全、功能强大的执法监察组织作为支撑,否则就会陷入另一种新型的泥沼。
在这里,我们必须通过专门机关(如、纪委、监察局等)的监督、司法监督、监督、群众监督等途径,运用各种制度、机制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控,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执行,以形成严密的监督网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社会氛围,从而达到消除各种现象的目的。
第四:加大惩治力度
根据2011年2月份的一项关于热点问题推出的大型网调显示,就当前滋生的原因,77%的网友认为是惩处力度不够。关于有效遏制的途径,8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惩治,清正廉洁,这是古往今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人心所向的基础。
总之,我们充分认识当前反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相信,只要我们坚定反腐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党的领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当今存在的贪污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一个政治清廉、民主公正,国富民强的中国将不是梦想。
望采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