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03: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9:20
暑假将至,许多家长和孩子们对于如何度过假期或感到迷茫、或家长与孩子间矛盾重重。因而,出现了有些家长害怕学校放假;有些家长早就为孩子的安排好了假期*,而孩子们又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等问题。学生们的假期到底如何度过,在升学与就业压力渐渐增大的今天确也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一个新问题。笔者想就这一问题给广大家长与学生提出如下建议:
制定好计划,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放假后,一个不同于学校的新的生活开始了。凡事预则立,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高中的学生,在假期来临之前都应该为自己的假期生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坚持不懈地实施下去。假期计划一定要遵循父母与孩子共同商量的基础上。小学生可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计划;初、高中学生应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好假期计划,并将计划向父母汇报,得到父母的认同、支持与理解。学生制定的计划一定要科学性,内容要实际、全面、合理,要体现休息与学习兼顾,培养能力与获取知识并行。 计划制定好了就必须去执行,父母应做好监督员,督促和鼓励孩子一定把计划执行下去,这样非常有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家庭的环境不同于学校,本来孩子在学校形成了的好习惯,回家之后就很容易得过且过,放任自己。如果能按计划行事且持之以恒,则无疑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以及孩子品格的形成都有极大的益处。教育家魏书生每个假期都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与孩子一起执行且互相监督,孩子养成的习惯特别好,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走向社会,多做快乐而有意义的事。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学习,孩子们对假期早有期盼,也想用假期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作为家长,在与孩子制定计划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同时,作为孩子也不能凭性子做不合理的事情。在这方面:一、可适当地加强锻炼身体,如每天坚持跑步;有条件的可学一项简单而必要的运动技能,这是终身受益的事情。如,可让孩子学乒乓球,篮球,排球等,也可学习一些其他健身技能。总之要充分体现“运动并快乐着的理念”。二、是要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可去博物馆,科学宫,青少年宫等去少年活动场所,了解科普知识,也可到社区低保户、到村里“五保”老人的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初高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实际组成小组(或个人)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或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也可去适当的地方打短工,自己尝试创业等。比如:可针对中学生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做调查;可到乡镇、个体经营户调查私营经济发展状况;也可到农村调查富裕户、贫困户成因,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然后写出有一定水平的文字资料。这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也可增强自身对社会问题的了解,更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有条件的家庭可引导孩子适当地上网(必须有监督,不可去网吧),让孩子学会运用网络开阔视野,学会交流;也可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去了解、欣赏祖国的山川美景(不一定去名山名水游览),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操。
适当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铺垫。许多家长最希望假期里让孩子补课,或参加名目繁多的各类*;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参加新课程的*,安排的比正常上学还紧,这都违反了教育规律,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有时还事与愿违,起反作用。假期里一定要让孩子以精神放松、愉快为主,以有利于学生在新学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但假期里又绝不可让孩子放任自流,对学习完全放松,特别是对于高中学生,这一点尤为是重要(因为高中课程多,又有高考的压力)。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主张在充分休息的前提下,适当地把学习搞好。方式很多:一、要按计划把学校留的作业按时完成;二、可以配合“新课改”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名著,名人传记,但一定要少看电视;三、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下查缺补漏。高年级的同学可试探着把学过的知识“编成辫、穿成串、织成网、连成片”,确立知识网,便于记忆。有能力的同学可自学或预习下学期的课程,把有疑问的地方记下,并认真地去思考,待开学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才有更深的印象与收获。其实在国外,假期里学生补习的情形一般只有两类,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成绩很好的尖子生,决心进名校的,自己下苦功夫补一些课外知识;另一类是成绩太差者,父母希望借假期时间补一补学过的知识,缩短差距。在这里还是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盲目地参加社会上的一些补课班,特别是新课程的补习班,以免做成“夹生”饭,得不偿失。
总之:假期是学生生活应以愉快为主旋律,以充实和有意义为基调,在充分休息的基础上,去体验社会生活,去增强体质,去增长综合知识与能力,为下一个学期的开始打好各方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