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历史印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3:5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9:42

莲花落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清朝到光绪年间,莲花落艺术在京城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髽髻赵"、"人参核儿"、"奎弟老"、"双月峰"、"白玉山"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莲花落艺人。莲花落组织名为"天平会",分为"天平老会"和"天平圣会"。其中"老会"成员多曾进入皇宫演出,"圣会"则相对年轻。这些莲花落艺人在北峰窝地区、红桥、缸瓦市、白纸坊等地都有活动。


在莲花落的兴盛时期,众多艺人通过边学边演,艺成之后,同门或不同门之间并不严格计较辈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例如,徐老先生的教师是董国梁先生,同期或稍晚的还有缸瓦市地区的“群萃同乐·天平圣会”,以及白纸坊地区的“子弟同乐·天平圣会”。常远清先生成立的“八角鼓·莲花落票房”,也是当时莲花落艺术的重要代表。


日本侵华时期,莲花落艺人继续在街头卖艺以维生,如马骡子、白金荣、孟秀峰、张福祥等人都有参与。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莲花落组织“为道统学·天平圣会”于1950年解散,而“群萃同乐·天平圣会”、“子弟同乐·天平圣会”则在1960年解散。直到1980年,刘长连先生组织成立了“老年同乐·天平圣会”,每个星期六上午在宣武艺园聚会,人数最多时达到20多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莲花落老票友相继离世,组织也随之解散。


莲花落的组织之所以称为“天平圣会”,是因为在文武场中,打单皮者作为指挥,面前的架子形似“天平”,即两根立柱,下有横牚儿固定;上有横梁,两头出翘,且有龙头、绣球作为装饰物。打七块竹板演唱叫做莲花落,不打竹板演唱叫“什不闲”。莲花落与什不闲分家,单独演唱,是为了艺人为了挣钱餬口,逐渐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江西新干“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在庐陵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江西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经省专家论证后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种种原因,新干“莲花落”濒危,现代人知之甚少。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