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该选冷门专业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2: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1:21

总体上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是:不建议为了研究生学历选择一个冷门专业

原因我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主观方面
(一)读研期间你会比较焦虑比较痛苦

为什么说选择仅仅只是为了研究生学历选择一个冷门专业考研,即便考上了也通常会比较焦虑和痛苦呢?

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1、前途焦虑:

冷门专业被称为“冷门”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恰恰是某种社会经验某种统计学概念上的反映,给人的某种比较真实的感觉,虽然不一定全对,但也不无道理。比如一般人对于经济冷热的感受,物价水平的高低,还是整体准确的。同理,对于专业是否小众,就业前景情况是否乐观,发展天花板在哪里,整体上人们的感受也是比较一致的,如果再加上一些业内人士的直接经验,那就更加靠谱了。

2、人际交往压力:

这也是一种客观情况带来的心理压力所导致的,就好像说,同学聚餐,大家谈起各自专业,大家谈起各自的未来。家庭聚会,父母聊起各自孩子的学业和前途,你在场......当“别人家的孩子”的话题,尤其是他们优秀的话题频频再现的时候,你能完全没有压力么?不现实!

当你谈对象的时候,基于自己专业和学历含金量的认识,且不说客观上你在“竞争对手”中的位置如何给你的安全感上的差距,就说你即便没有“竞争对手”,你能够理直气壮气定神闲谈到自己专业的时候,在对象面前满满自信的概率有多大呢?

研究生阶段,再也不像本科阶段一样,感觉自己可以暂时不用长大,可以名正言顺暂时不考虑就业了,你与现实越来越接近了,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压力。

(二)课程难度较大,完成学业的压力大

先不说你因为专业冷门而存在的心理压力对于你完成学业完成科研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说一般情况下,选冷门专业进行考研的学生,大多都是想要避免过热专业的竞争压力的这种情况,而“冷门”并不代表对科研的要求低,甚至很多时候,想要有所突破,要求更高。两相一结合,本来就不够热爱和有*,没有多么强大的动力,再加上学科本身难度摆在那里,那整体上完成学业的难度就加大了,又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二、客观方面
(一)国家/地方*/高校对于“冷门”专业的支持力度通常没有保障

这主要还是政绩观或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因带来的,也跟研究方向本来的难度或者重要性相关。毕竟同样的资源投入,组织也好个人也罢,通常都会优先保障能够快速产出的项目和方向,这个虽然可以通过*的方式去尽可能的保障公平的底线,但很多时候还是很难整体上扭转局面,毕竟人是有自利性的,这点无法避免。

而当整体投入的资源和支持力度较小的时候,意味着导师的资源也会少很多,间接影响了你做科研的收入和积极性,毕竟连导师都没什么资源的话,作为还处在大学在校生阶段的你,能够改变的事情几乎没有,你只能委屈求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走在未知的路线上,这种体会不会太美好。除非你完全没有就业或者经济的后顾之忧。

(二)科研/项目的难度客观存在

“冷门”要么就是就业或者科研上,出口太少或者待遇不好;要么就是研究多年难有突破,也或者研究方向可以深挖的东西已经不多,突破起来相对更难。搞科研/项目需要很耐得住寂寞,问题是在这种科研和项目的道路上,你是否是那个在这种条件下仍然能够耐得住寂寞地去撑起自己科研的一片天呢?

当然,“冷与热”都是相对的,入学时候的判断跟就读三年后的实际情况,是否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比如“冷热”调转?有没有可能呢?肯定存在这种可能,但那个很不确定,人要是能够基本看清楚大势,已经很不得了了,对于一个准备考研究生的大学生,要是不仅要求他们看清楚大趋势,还能准确预测三年后的变化,要求也太高了点。

(三)冷门专业的竞争也不一定就低

在全民内卷的时代,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现当代,很难通过诸如“小道消息”之类的信息差直接获得优势再获得高额回报。这种时代离普通人已经越来越远了,所以虽然冷门,可是大家仍然在竞争博弈的背景下,并不见得报名人数就少,竞争就不激烈,这个都得看明牌情况下,大家的决策风格而定,最终就有可能事实上竞争反而更加激烈的情况。

最关键的关键,你在选择的时候,觉得“委屈”了,觉得自己并不是真的按照自己的真实的相对最佳的意愿去做选择去行事,这会大大降低你的成就感,这种遗憾对成就感的伤害,可能是一辈子的,所以要慎重!

综上,整体上我个人是不建议为了一个研究生学历去选择一个冷门专业考研的!主要还是因为研究生阶段,不管是科研向跟就业向都已经是在前线的概念,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去谈志愿,也不能脱离自身情况去谈志愿选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