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致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2 14:0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4:15

隐孢子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侵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纳虫空泡内,空肠近端是其寄生的主要区域,严重时可蔓延至整个消化道,甚至包括呼吸道、肺、扁桃体、胰腺、胆囊和胆管等器官。


在肠粘膜上,虫体的存在会引起粘膜表面凹陷或类似火山口的改变。大量寄生会导致肠上皮细胞绒毛萎缩、变短、增粗,甚至融合、移位和脱落,加速上皮细胞的衰老和脱落。同时,固有层中可见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在艾滋病患者中,隐孢子虫可引发胆囊炎和胆管炎,表现出急性炎症和坏死现象。


隐孢子虫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虫体对小肠粘膜的广泛损害导致肠道吸收功能显著降低,尤其是脂肪和糖类吸收,引发持续的严重腹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从肠道流失。此外,肠粘膜面积减小使粘膜酶如乳糖酶减少,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通常症状较轻,潜伏期3到8天,起病急,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一天可排便20次左右。幼儿感染可能症状严重,如喷射性腹泻。常见伴随症状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发热。病程通常自限,7到14天内可自行恢复,但可能在症状消失后数周仍有卵囊排出。而对于免疫缺陷宿主,症状持续且严重,表现为频繁的霍乱样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伴有电解质失衡、酸中毒,且可能并发呼吸道和胆道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受累和艾滋病病人的死亡。


扩展资料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1907)为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广泛存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寄生于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主要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由微小隐孢子虫引起的疾病称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性原虫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