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0: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4:34
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由铜和锡构成,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不同比例的合金配方。青铜剑的成分比例随时代和地域而变化,一般铜含量70%-80%,锡含量10%-20%,可能还有铅和铁。越王勾践剑的合金含铜80%-83%,锡16%-17%,少量铅铁,其中铜的稳定性是其不锈原因之一。
1965年,勾践剑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墓葬深埋且密封良好,几乎隔绝了空气和氧气,这为剑的不锈提供了第二个条件。墓葬处地下水位高,酸碱性中性,且长期浸泡,进一步减少了空气接触,也有助于防止锈蚀。
越王勾践剑的不锈还有其他证据支持。出土时虽有轻微锈蚀,但保管良好下也难以完全阻止。同时出土的青铜剑锈蚀程度较轻,与其所处环境有关。吴王夫差矛锈蚀严重,对比说明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剑上的硫化物源于墓葬中腐烂物品,而非刻意处理。
古代工匠并未采用硫化处理,因为硫化铜不致密且易磨损,而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是用锡制成,既美观又因为锡的性质了其广泛应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锡是常用材料之一,但因其硬度低和易氧化的特性,实际使用中并不广泛。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为艺术品中国推荐艺术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