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克桢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9:2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9:30

潘克桢先生于1933年7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开始了他卓越的学术生涯。


1951年至1955年,他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攻读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1955年至1958年专攻物质结构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从1958年起,潘克桢先生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担任助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960年他转至福州大学化学系,晋升为助教和讲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自1961年起,潘克桢的研究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他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担任助研,后逐步晋升为副研究员(1978年),研究员(1986年),并成为博士生导师,致力于科研工作。


至今,潘克桢先生的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他自1994年起担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同时担任生物大分子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为我国晶体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潘克桢,结构化学家。早年从事硫氮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化学研究,后开始主攻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他主持完成了天花粉蛋白两种晶型的中、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测定、精修和比较的研究,并提出天花粉蛋白发挥其生物功能的活性中心模型。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子模型。此外,还测定了巴豆毒蛋白的三维结构,通过比较,对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两种不同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