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0 20:23
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叫爱玛的女人,她虽出身农家,却自幼受到修道院里大家闺秀式的教育,不仅学过刺绣,还会弹钢琴,会素描画,并且对爱情小说有着狂热的追求。而夏尔·包法利则对爱玛一见钟情,他被爱玛的美貌撩拨到神魂颠倒。
她的神情也是一会高兴,就圆睁双眸,目光纯洁无暇,接着就垂下眼帘,神色怏怏,心思游移不定。
从这里可以看出爱玛的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她长得漂亮可爱,美目盼兮;第二个特点就是比较爱幻想,思想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也充分表现了一个年轻美丽又有点爱幻想和憧憬。爱玛身上的这种爱幻想和虚无的浪漫主义特质也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爱玛的悲剧在与夏尔结婚后得到了逐渐的显现,她发现一个让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她曾以为是爱夏尔的,然而婚后并没有感到来自爱情的幸福。她想要的那些“幸福、忘情、狂热”都不曾出现。
从而也可以看出:爱玛是一个极度自我,重视自己个人感受的人,对于她来说她能感知的世界就是全部。而这在她参加完舞会,对男爵生出好感后,变得更变本加厉。
有时她爱发表些不可思议的见解,别人称赞的,她偏要横加指责,别人厌恶的,她偏要表示赞赏。她恨那些见过的女人,腰比她粗,举止比她俗,可她们是公爵夫人,她渴望灯红酒绿的生活,渴望假面舞会,渴望不拘形迹的欢乐以及欢乐带给她带来不曾经历过的疯狂。
而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生性浪漫的爱玛有三个潜在的利己主义和肆无忌惮的任性:
唱反调。这从她爱发表不同意见可以看出来,但凡别人认同的,她都反对,别人不认可的,她觉得理所当然。从表面上看这种心理似乎是一种逆反,而从深层分析来看是爱玛对于幻想与现实失衡的一种反抗和抵制。换句话说,如果爱玛不能从现实上去改变,那么就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假装一切都是按自己的想象存在。
攀比心。自打爱玛参加完上流社会的舞会后,她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不平衡,论美貌和谈吐、气质,她都优于那些公爵夫人。这令她产生了一种忿忿不平,她那么美丽、浪漫、纯情却没有拥有帅气、风度翩翩的丈夫,也不曾有浪漫、浮华和流光溢彩的生活,这令爱玛感到痛苦和绝望,这也是爱玛经常与别人攀比后的虚荣心所导致。
《包法利夫人》---法国 福楼拜 著
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 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同时很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情感演化堕落的过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作者努力要从根本上找寻这种事件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