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复工首日不想上班?焦虑可以但别过度放大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复工首日不想上班?焦虑可以但别过度放大

无论是“月亮”还是“六便士”,我们都无法视而不见和“二选一”

初七这一天像极了“倦怠表白日”,因为多个词条上了微博热搜,例如“不想上班”“初七”“如何应对节后焦虑”“假期结束”等等,似乎这一天的时间是专门留给被窝里吐槽的,然而每一个吐槽的人明明都老老实实地坐在了工位上。网络上满满的复工焦虑,使得网友们的发言与搜索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抱团取暖。

春节长假,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一个亲情假,它寄予了国人最深沉的“精神认同”之情义。这个年,无论是在哪里过的,都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改变了长时间“在路上”的重复与疲倦,呈现出一种与工作期间大有区别的慢节奏状态。我们的肉体需要这样的休憩,我们的精神需要这样的共情。

但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又所谓相聚时难别亦难。所以,复工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情绪,关于复工焦虑的表达也是可以被包容、被尊重的一种行为。

不过,工作和私人生活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即使是有勇气和情怀做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即使是实现了被人艳羡的财务自由,不工作,只愉快玩耍,也是不太现实的。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时摆脱了坐班的日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一名避世的画家,这是很多都市上班族向往的人生,但问题是,画画同样是在谋生,也就是在工作,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可见,无论是“月亮”还是“六便士”,我们都无法视而不见和“二选一”。感叹春节假期还不够长,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再正常不过,但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休整结束,就得快速度过这段情绪的波动期,把身体和情绪调节到积极状态,及时从倦态中走出,继续营造我们在人世间的漫漫“工程”。

其实,假期后的心理重建,非常重要。但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并没有设置好休闲与工作的缓冲期。假期余额有限是一方面,意识有限是另一方面。人不是机器,不能随时摁下“按钮”,进入各种状态,但人可以掌控身体的语言和节奏,以适应社会规则,适应各种困难的冲击。(伍里川)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