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保研名额扩招,考研还有必要吗?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考研全国统一考试的名额“减少”,使得二本学历的学生在考研中成功逆袭变得更加艰难,这种情况下,考研还有必要吗?

10月28日晚,随着考研报名通道的正式关闭,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招生志愿填报工作也随之尘埃落定。与此同时,那些拥有一本重点院校保研资格的高校,也正陆续对外公布其推荐免试生的名单。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众多顶尖学府在保研(即推荐免试研究生)方面的名额显著增加,部分院校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一个专业增加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保研名额已成为常态。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统招研究生名额的相应缩减,某些专业的统招名额甚至减少到了仅剩1到2个的名额,这无疑给那些希望通过统招途径报考研究生的考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以下是一所211高校硕士招生简章的内容: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招生61人,但推免生名额高达58个,仅余3个名额供考研生竞争。

此外,众多高校在招生时也越来越倾向于推免生,给予他们大量录取机会,这无疑减少了考研生的录取空间。

随着考研报名人数不断增加,而录取名额又十分有限,使得考研竞争愈发激烈,分数也随之飙升。这种趋势加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内卷现象愈发严重,然而即便如此,仍有许多学生最终未能如愿被录取。

特别是,众多来自普通高校的学子,原本将考研视为实现人生逆袭的重要途径,期望通过这一方式获得名校或一本大学的学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然而,面对当前保研名额大幅增加、统招名额急剧减少的现状,他们的希望似乎变得渺茫,甚至有可能破灭,内心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同时,在一所211理工大学的计算机学院,其专业硕士的保研名额今年激增至80人,比去年足足多了50个位置,而相应的统招名额却大幅缩水至仅仅25个。更为严峻的是,仅该校内部的报考人数就已超过80,这使得来自普通高校的考生几乎处于“陪太子读书”的境地,想要逆袭成功难度极大。

对于这些普通高校中的佼佼者而言,除非拥有超乎寻常的竞争力,否则在考研的笔试环节,尤其是复试阶段,想要脱颖而出获取高分极为不易。尽管留在本校继续深造,或是在逆袭失败后选择调剂至本校或其他同级别院校作为备选方案,看似是一条相对稳妥的道路,但心中的不甘与遗憾却难以平复。更何况,对于非优势或特色专业的普通高校研究生而言,其学历价值已大不如前,在就业市场上并无明显优势,使得这些学子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尤为令人诟病的是,高校为争夺优质生源所采取的手段愈发多样且不乏争议。有的高校会故意压低普通考生的笔试成绩,甚至不惜牺牲本校学生的利益,腾出名额来吸引名校的调剂生,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也引发了广泛的不满与批评。

然而,一些普通的二本高校中,考研的氛围已经逐渐趋向于高考化,学生们更多地采用应试的方法进行复习,这导致他们的科研素养和知识结构相较于保研生而言,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正是名校不断压缩统招名额,扩大保研比例,并在面试环节对普通考生提出更高要求的根本原因。

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优秀学子而言,正视现实、认清形势至关重要。无论最终选择读研还是直接就业,强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提升个人的科研素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此基础上,每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地权衡考研与求职的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对于某些专业,如财经管理等,实际工作中所能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更加丰富和实用。因此,考生完全可以考虑先步入职场,积累实践经验,再根据个人发展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深造。切不可盲目地为了追求名校的学历光环而选择考研,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更有甚者,当研究生毕业后,可能会发现就业情况并不如本科时那么理想,这样的读研经历又怎能说是有价值的呢?

对于保研生而言:

不管什么专业对于通过保研途径升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大学三年的深入学习与广泛参与竞赛、撰写论、参加实践等活动,他们大多时间都是在校期间就参加完成的,更能充分了解自己所需,清楚自己规划,通过这些不仅全面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相较于考研学生,通常展现出更为突出的优势。

在选择研究生院校时,保研学生拥有更为宽泛的选项,能够向多所顶尖高校投递简历,并自由选择心仪的学府深造同时也能选择心仪的专业继续攻读。这使他们占据了选择的主动权。此外,由于保研流程相对较早结束,保研学生得以提前与优秀导师建立联系,获取宝贵的导师资源。导师们往往也更倾向于指导保研学生。因此,无论是在选择理想高校还是争取优质导师资源方面,保研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为优质且领先的机会。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保研学生的竞争力同样显著,如互联网大厂等知名企业往往对他们青睐有加。这是因为保研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拥有竞赛经历和论文成果的加持,使得他们的简历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价值。因此,对于保研生这样的读研的经历,更加使得他们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读研价值非常之大。

因此,对于是否考研,是否应该提早规划选择保研,考生应当进行深思熟虑,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