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51人未报到,8所985大学遭遇尴尬,三大因素深入揭秘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小编“小王老师”编辑发布若有侵权请告知,更多资讯观祝恭重号——“清培商领院”。我院目前主要承接:在职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客座教授申请工作。

上一篇文章:

在2024年的985工程大学招生工作之后,出现了部分院校有少数学生未到校报到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多所知名高校中均有发生,只是未报到人数和占比有所差异。

中南大学录取了8920人,有150人未报到,占比约1.68%;山东大学录取10337人,105人未报到,占比约1.02%;同济大学录取4600人,69人未报到,占比约1.50%。

中国海洋大学录取4590人,56人未报到,占比约1.22%;北京师范大学录取4200人,23人未报到,占比约0.55%;中国农业大学录取3687人,21人未报到,占比约0.57%。中山大学录取8255人,15人未报到,占比约0.18%;重庆大学录取6245人,12人未报到,占比约0.19%。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有8所985高校451名学子,没有按期到校报到。虽然各高校未报到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么,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请看我们的深入分析。

一、学生个人因素

1、留学选择

在当今全球化的教育环境下,部分学生可能在收到国内985高校录取通知后,又获得了国外知名大学的录取机会。国外一些顶尖大学,如美国的常春藤盟校、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在学术声誉、国际化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吸引力。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且有国际化教育愿景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出国留学。例如,一些学生可能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提供的前沿科研机会、多元文化交流环境所吸引,从而放弃国内985大学的入学资格。

2、复读决策

有些学生虽然被985高校录取,但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并不满意,或者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能力在复读一年后考取更好的成绩,进入更理想的学校或专业。

比如,一名考生的理想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被调剂到了相对冷门的专业,并且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足够信心,就可能选择复读,期待来年能进入心仪专业实力更强的高校。

3、个人特殊情况

家庭因素可能对学生的入学决策产生影响。例如,家庭突发重大变故,如亲人重病需要照顾,使得学生无法按时入学。或者学生自身出现健康问题,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要求。

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在入学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例如受到创业热潮的影响,决定投身创业,而暂时放弃大学学业。

二、学校相关因素

1、专业调剂与满意度

在高校招生过程中,专业调剂是导致部分学生未报到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服从调剂,当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就业前景不被看好的专业时,可能会选择放弃入学。

例如,一些被调剂到基础学科专业(如哲学、历史等)的学生,可能担心就业压力或者对专业缺乏足够了解,从而产生放弃报到的想法。

2、学校口碑与期望落差

尽管985工程大学整体声誉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入学前通过网络、学长学姐等渠道了解到学校存在一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情况。

比如,有的学生听闻某高校的住宿条件较差,宿舍拥挤且设施陈旧;或者了解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比较刻板,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氛围不符。这种对学校的期望落差可能导致学生放弃报到。

三、社会环境因素

1、就业市场导向

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对学生的入学决策有一定影响。一些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专业的就业前景。

如果学生被985高校录取的专业与热门就业领域关联不大,他们可能会考虑放弃入学,转而寻找其他更有利于就业的途径,如进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热门技能。

2、社会舆论与观念影响

社会上对不同高校和专业的评价和舆论也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例如,某些专业在社会舆论中被过度渲染为“天坑专业”,即使这些专业在985高校中有较好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也可能导致部分被录取的学生产生动摇。此外,一些社会观念,如对某些地区高校的地域偏见,也可能影响学生的报到意愿。

综上所述,2024年985工程大学中出现的部分学生未报到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学生在教育选择上的多元性和自主性,也提醒高校在招生宣传、专业设置与调剂、学生服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决策的广泛影响。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