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当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战略决策的关键考量,我们的身边也开始涌现出很多“流动的妈妈”,她们成了新时代的“孟母”,为了下一代更好的教育而迁徙。特别是二胎家庭,在教育决策和资源分配上,需要做出更多的取舍。下文中,这位二胎妈妈就为了托举女儿, 从福州来到上海,又前往德国考学,这一路她经历什么?作为二胎妈妈,她在教育中又有哪些艰难的平衡?
文丨张鼎立 编 | 袁梓曦
珊妈要从上海回福州了。地上满满当当的行李,让她有点恍惚,仿佛多年来的酸甜苦辣都被打包在这里,一下子变得具象起来。
珊妈是一位勇猛且果断的妈妈。
6年前,她拖着怀孕的身体,带着女儿珊珊,踏上了每周往返福州和上海的艺术考学之路,鏖战半年,一举圆梦上音附小。这一年,上音附小全国仅招收9名琴童。
自此,她就带着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在魔都租房陪读。在福州工作的先生,则每半个月来一次上海,同她和孩子团聚,同样坚持了6年。
前不久,一封来自柏林艺术大学的录取offer,给这段陪读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6岁的女儿珊珊,成功考取了三所欧洲顶尖艺术学院,珊妈也陪着女儿经历了德国艺术考学的全过程。
从福州,到上海,再到柏林,珊妈这几年为了托举女儿实现音乐梦想,始终在辗转腾挪,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可令人惊讶的是,当儿子豪哥即将读小学时,这位一路高歌猛进的妈妈却突然踩了急刹车。她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继续留在上海,或是索性在德国陪读,顺带照顾姐姐,而是打包行李,带儿子回家乡福州上学。
为什么在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陪孩子从福州到上海,又前往德国考学,这一路她经历什么?作为二胎妈妈,在教育中又有哪些艰难的平衡?
我们联系上了珊妈,聊了聊她这些年的陪读故事,还有她背后的坚持和取舍。
*为方便叙事,下文以第一人称行文
非音乐世家出身的普通琴童,
偶遇伯乐
其实,我们不是什么音乐世家,女儿之所以走上艺术专业道路,纯属偶然。
女儿5岁开始学钢琴,起初只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但是我这个人较真,觉得既然开始了,咱就要好好学,不能瞎糊弄。
珊妈陪着小珊珊参加钢琴比赛
再加上孩子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每次回课效果特别好,学习进度也快,渐渐展露出艺术上的潜质,经常能得到老师的夸赞。
钢琴以外,我对女儿的文化课也抓得很严。小学阶段她还参加了一些奥数的杯赛,获得了比较好的奖项。
钢琴和文化课两手抓的日子,在女儿3年级时,遇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会儿,她的钢琴已经过了十级,而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奥数比赛,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很难再兼顾钢琴,我们决定暂告一个段落。
没想到,女儿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彻底改变了她的求学轨迹。
女儿曾师从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钢琴协会会长杨弋夫教授。他劝导我们说,孩子在音乐上很有天赋,如果放弃会很可惜。
杨弋夫教授对珊珊进行指导
他极力推荐我们去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简称“上音附小”),它面向全国招生,每年从全国琴童中录取极少的人数,进行专业培养。
而在这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还有面向小学生的专业院校。
一时间,我很纠结,要不要报考上音附小,走专业道路?毕竟这意味着很大的付出。
首先,我们要从福州跑去上海,找上音附小的老师给女儿做针对性辅导;
其次,我们在奥数上已经花了不少的精力,也拿了一些奖,放弃了也很可惜;
最后,专业琴童这条赛道上的竞争何其激烈,万一走下不去咋办?
关键时刻,孩子爸爸给我吃了颗定心丸。他说,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什么都好,人生有舍才有得。如果孩子想要挑战自己,那就先全力备考上音附小。损失半年的文化课学习也没什么,大不了回头再补上。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既然孩子喜欢音乐,如果早一点走艺术道路,起点会比较高,学得会更专业,学习环境也更纯粹。
于是,我们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开启了每周末往返上海的考学之路。我也正式成了一名“陪考”妈妈。
从福州到上海,
一条艰难的考学之路
从决定考学那天起,我们母女俩每周末,就开始了“双城”生活。我常开玩笑说,虽然每周去一趟上海,其实每次冒出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考学期间,母女俩周末要一大早赶高铁,7点就出发
早上7点,我们准时从家里出发,坐上前往上海的高铁;
12点到上海虹桥站后,马上转地铁,匆匆解决午饭;
下午2:00赶到老师家里开始上课,4:00下课后再从地铁站原路返回到虹桥站,坐高铁回福建,赶上最晚10:20的一班车回家。
这样的日程安排,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不能有任何差池。
如果碰上老师拖堂,或者安检耽搁了时间,我们很可能赶不上高铁。有几次,眼看闸门要关了,我向工作人员求情,然后拖着女儿一路狂奔,终于赶在发车前几秒上车。惊魂未定的我,感觉嗓子都在冒血。
我当时就是有一股子劲,觉得既然决定去做了,就要把它做好。
备考这半年我必须全力以赴,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这半年的付出,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收获的。未来人生,不管是面对学习还是面对困难,我相信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特别难忘的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们上了一节国外老师的大师课。下课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来一趟上海往返需要十多个小时,为了能够多学一点,又约了专业老师晚上8点多再上一节课,因为赶时间,饥肠辘辘的我们对路又不熟悉,匆匆忙忙在复兴中路找到了一家粥铺,一人点了一碗粥。
虽然粥热气腾腾,但当时怀孕三四个月的我一点没有胃口,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待会下完课要赶到虹桥附近的酒店,明天一大早还要坐最早一班车赶回福州。
吃完饭我们推开门雾蒙蒙的粥辅玻璃门的时候,抬头一看,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落下来。下雪了!这让女儿这个来自南方的孩子,很是兴奋。
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很感动。寒冷的城市中,我们在尽最大的努力,靠近心中炙热的梦想。这样的人生体验,多么可贵。
爸爸每半个月从福建赶到上海陪伴珊珊
陪女儿备考期间,还有一个插曲,我意外怀上了二胎。因为小家伙的到来,我的陪考开启了“双倍困难模式”。
但是,我不想因为二胎的到来,就要放弃女儿的艺术考学路。我下定决心,哪怕挺着大肚子,也要陪着女儿坚持到底。
上音附小的考试,是在每年4月份进行。离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时,我在学校附近租到了一个小户型一居室。
这个房子多小呢?只有30平米。进去以后有一个厨房,左手边是卫生间,房间里摆一个三角杆和一张床,就只剩下一条过道。
这一个月里,我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偶尔去外面吃美食,到楼下跳跳绳。在照顾女儿饮食起居和陪练的过程中,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有5个月身孕的妈妈。我对女儿说,“有目标我们要全力冲刺,至于结果不重要。考不上,妈妈不怪你;但是你一定要尽自己的全力。”
终于,我们迎来了复试放榜的那一天。
记得那天倾盆大雨,学校门口的电子大屏幕前挤满了人。上音附小的钢琴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不到10个人,女儿竟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
同时这也意味着,女儿正式走上钢琴演奏的专业道路,不太可能回头了。
考上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女儿在上音附小开学的日子,和我的预产期临近。
这怎么行?为了能赶上在女儿开学前出月子,我向妇产科咨询,有什么办法可以最快把孩子生出来。医生觉得我简直是疯了,“你已经是高龄产妇了,要想清楚啊,命重要还是学习重要?”
我不管,给医生下了死命令,反正你得给我剖!最后,我还是顺利提前十多天做了剖腹产。
珊珊在上音附小就读时,弟弟也出生了
28号出月子中心,29号办出生证,30号就买了车票,带着女儿和襁褓中的儿子,来了上海。现在想想,我都佩服自己。
后来我才知道,孩子考上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九九八十一难,还在接下来6年陪读的日日夜夜。
上音附小汇聚了来自全国最优秀的琴童,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于是,整个小学阶段,我对女儿的学习和训练盯得很严。
珊珊在练琴
可是,当女儿升入上音附中,青春期的她,不再是过去那个“逆来顺受”的女孩了。
我们之间最大的交锋,就是手机争夺战。每当看到她在练琴时间看手机,我会特别生气。可当我再拿出虎妈的威严来镇压时,她开始竭力反抗:“你越是限制我,我越是想多看!”女儿愤恨的眼神让我心痛。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维,已经跟不上了。我开始上网学习,读教育文章,向身边的琴童家长讨教经验。
如果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不能让孩子对钢琴始终抱有热爱,那么,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来这里求学,为了什么?
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冷静下来和孩子敞开心扉,聊了聊。“你的专业不能落下,只要你够自觉,我可以放开给你用手机,我们先试行一下。”
没想到,当我将自主权交还给女儿,她的专业成绩并没有落后,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沉迷手机。
我很奇怪,“你为什么没有看很多手机呢?”
女儿说,“我也是有追求的。学业这么繁重,我没办法忍受自己专业退步或事情做不完,那样我会有负罪感。”
自此,女儿也开始变得更自律、更懂得自我管理。
珊珊免试直升上音附中时,珊妈发的朋友圈
从上海,再到德国
女儿的音乐道路越走越远
三年上音附中的生活临近结束,一封来自柏林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这段长达6年的陪读生活,画上了句号。
上海,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我和女儿的第二家乡。我见证女儿在这里,从懵懂的稚童,蜕变成一位成熟稳重的少女。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目光投射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去欧洲留学。
有不少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去德国?
我觉得,从专业发展来看,孩子在欧洲求学,演出机会更多,也可以接受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的熏陶。此外,德国对于通过了专业测试的艺术学生,最低录取年龄限制可低至16岁。
而从经济角度看,德国有很多音乐学院的学费几乎是全免,其中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注册费才80欧左右,柏林艺术大学也只有三百多欧元一个学期,此外还会为学生报销交通费用以及博物馆、音乐厅的门票费等。
相比之下,如果去英美,一年要花费50-80万。所以德国对很多学生的吸引力很大,竞争也很激烈。
下定决心后,今年1月份,我跟女儿第一次去了欧洲,备考德国多所大学的考试。尽管还是“陪考”妈妈,但这一次,我的身份角色有了转变。
女儿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我们到德国所有的行程住宿,都是她自己填表、查攻略,准备各种资料,我更多扮演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者和陪伴者。
不得不说,在德国近一个月的考试经历,让我们终身难忘。
第一场考试,是考科隆音乐和戏剧学院,它也是德国一所著名的艺术类公立大学。可没想到,感觉发挥良好的女儿,却遭遇了滑铁卢。
珊珊在德国考试期间恰逢欧洲杯,虽然经历挫折,但是依旧勇敢向前
首场失利,女儿的挫败感达到了极点。她陷入了自我怀疑,接下来几所难度更高的院校,岂不是更没有希望了?
当天,女儿在酒店里从晚上8点哭到了凌晨2点。虽然我也很奔溃,但是我必须要安慰孩子振作起来。我对女儿说,“你这么努力这么优秀,肯定会遇到欣赏你的学校。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坚持,焦头烂额也要解决掉,没有战斗到最后一刻,结局就还没定。”
第二场考试,是考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它是德国境内音乐和戏剧专业最古老的高校之一。
慕尼黑位于德国的南部,跟我们备考的其他院校距离特别远,火车的车程一次就要五六个小时,要准备的曲目也比其它学校多。因此,备考这所学校最为艰辛,几乎耗费了双倍的时间和精力。
考试期间在德国几个城市之间辗转,在火车上经常累
备考期间我们为了专业更加精进,多次前往慕尼黑上课,加上其他几所学校,分散在各个城市,在德国坐车都坐“傻”了。
最难忘的一次因为慕尼黑突发大暴雨,铁路局部坍塌,所有的火车都停运了。
女儿一大早就去学校练琴三四个小时,而后又去上了课,忙忙碌碌下午3点多才赶到火车站与我汇合。午饭都没来得及吃,我们就只想着赶紧赶前往下一个城市早点休息,好准备明天的考试。
可是预定的车次,突然被通知取消了,然后我们又改签到下一班,接连四五次改签都没有成功,本来寄希望于最后一班凌晨12点的火车能够带我们赶往要考试的城市,但是在火车临开前十分钟我还是收到车次取消的消息,当时我盯着手机屏幕觉简直不可置信。
明天的考试怎么办,考不了?今晚我们要住哪里?机票也全部售罄了,还有别的方式可以离开吗?那一刻一大堆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由于欧州杯加上火车停运双重叠加的原因,慕尼黑的酒店全满了,而那个时候已经凌晨1点了。想着第2天还要参加其他音乐学院的专业考试,都这么远来到德国了,怎么能够轻易放弃考试的机会,于是赶紧抢票,准备坐长途大巴先辗转去其他城市,再坐火车。
那天晚上我们在火车上坐了个通宵,突然的降温让这个夜又冷又难熬,女儿凌晨3点起来煮泡面吃取暖。最后我们还是很幸运,在天快亮的时候接到通知,火车开通了。
被困慕尼黑火车站通宵,凌晨3点起来煮泡面吃取暖
考试是早上10点开始的,我们12点赶到考场,便急匆匆开始了考试,一直从中午12点考到了傍晚5点。好在还发挥得很不错,在这里真要为我的女儿拼搏精神点赞!
就这样,带着未知的忐忑,我们一路勇往直前,来回辗转奔忙在几个城市间。令我欣慰的是,在这期间,女儿可以独当一面搭乘列车,跨不同城市去赶考,在异国他乡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
最终,女儿同时被柏林艺术大学、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三所欧洲顶尖音乐学院录取,真切体会到了一种“苦尽甘来”“天道酬勤”的感觉。
珊珊在柏林艺术大学考前10分钟
三所学校如何选择?我们和孩子都很纠结。最终选择柏林艺术大学,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它的专业认可度高,可以媲美美国的茱莉亚、柯蒂斯音乐学院等世界顶尖院校;
其次,柏林爱乐乐团是全球最顶尖的乐团,近水楼台,孩子在柏林会有更多的演出机会;
最后,考虑到柏林艺术大学是一个综合性大学,它既有建筑学、戏剧,还有音乐、美术等,艺术氛围也更多元,可以给到孩子更广阔的视野。
“流动”背后的坚持与平衡
现在,女儿站在柏林艺术大学的舞台上,继续追梦。不过,接下来的路,就靠她一个人走了。
珊珊2024年春节前往德国游学
结束了6年陪考和陪读的生涯,我终于可以缓过神来,匀出一些精力给6岁的儿子。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向来是一个难题。特别对于我这样的二胎妈妈而言,在全力以赴陪姐姐攻克难关的途中,迎来了弟弟,注定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回忆过去的陪读岁月,弟弟虽然也被我带在身边,但是总有无暇照顾的时候。每当姐姐有重大比赛、或是演奏会,弟弟就会被我寄养在朋友家几天。
无心插柳的是,现在回头看,散养的弟弟,却展现出了非常外向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因为有大把时间和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的童年反而比姐姐多了一些不同的色彩,更鲜活、也更丰富。
珊妈与两个孩子
未来,弟弟会走出怎样的人生?我不知道。
摆在眼前一个更迫切的问题是,我要不要将弟弟留在上海,继续陪读?
和家乡福州相比,上海家长的鸡娃程度,把我吓退了。
孩子们一年级奥数,已经开始学两位数的错位加减,远远超出学校的教学进度;
有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就在补习一年级的知识……
坦白说,我也曾带着女儿卷奥数,但是陪孩子艺术考学的这些年,我好像也跟着成长了很多,教育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无论怎么卷,最终孩子如何绽放,还是要看他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孩子内在失去了热情,外界再怎么加码也没用。
就像女儿姗姗,虽然她的艺术学习,目前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度,但未来人生还很长,她能否保持对音乐的热忱,对演奏的激情,这很重要。
所以,在弟弟的教育上,我可能不会再像对姐姐那般严厉,而是会更多地去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还有一些更底层的能力。我甚至觉得,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人生有更多精彩的活法。
最近,我回上海收拾好了满满当当的行李,带儿子回到家乡福州,开始了一年级的生活。
固然上海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作为沪漂,儿子可选择余地并不多。况且,我们和孩子爸爸的团聚,和家人的亲情陪伴也很重要。
从福州到上海、再到欧洲,又回到福州,这几年的折腾、辗转,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就像女儿的伯乐杨弋夫教授所说的,“没有收获成功,也会收获成长!”
付钰珊简介
付钰珊,自5岁起开始学习钢琴,师从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钢琴协会会长杨弋夫教授。2018-2021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学习,师从旅德奥钢琴家唐瑾教授,在校期间多次荣获“牛恩德”“人民奖”奖学金。2024年7月以16岁的最小年龄同时考取柏林艺术大学、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三所世界顶尖的音乐学院。即将于今年10月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学习。
从2019年至今付钰珊求学足迹遍布国内和欧州,并获得众多国内国际大师的肯定,多次在国内国际专业钢琴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意大利伊斯基亚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兰州国际钢琴公开赛专业少年组第二名和中国作品组第二名; VIVACE法国国际钢琴大赛全国总决赛专业组第一名;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全国钢琴总决赛专业少年组一等奖意大利维罗纳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德国科隆国际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三名和奖金;两岸艺术青年钢琴艺术节协奏曲特等奖;香港金紫荆青少年钢琴大赛协奏曲组最高奖项“最佳潜质奖”和奖金;德国young euregio国际青少年比赛二等奖。
在校期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合唱团钢琴伴奏,自10岁起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先后多次受邀在上海大剧院、上海浦东大戏院、兰州大剧院、上音歌剧院、上海广电艺术中心等地演出。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一寸教育,是一个以哲学为驱动并进行跨学科整合的终身学习平台。为全球流动的华人家庭的教育需求而设计,旨在提供跨文化学习与生活的深度支持。我们致力于增强儿童及成人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学习力、思辨力和适应力。